華僑銀行經濟師謝棟銘 華僑永亨銀行經濟師姜靜
終於,經濟上的壞消息成為了市場的壞消息。過去幾週對美國經濟放緩的預期使得市場對美聯儲政策轉向的預期不斷提高並支撐了風險資產,從而打壓了美元,但是過去兩天當一系列弱於預期的美國經濟數據出爐之後,對經濟下滑的擔憂掩蓋了對美聯儲政策調整的樂觀情緒。隨着風險資產的調整,美元也暫時企穩。
市場挑戰日本央行政策
本周全球宏觀最大的事件風險當屬日本央行會議。日本央行體現了最後的倔強,市場起初對日本央行的按兵不動感到失望。美元/日圓一度大漲,回到131上方。但是也就是半天的時間,日圓就收復了所有的失地,今天早上美元/日圓甚至回落至128下方。日圓的強勢顯示了民心所向。雖然日本央行極力捍衛其收益曲線控制政策,但是鑑於過去一個月日本央行購債的額度已經達到GDP的5%,遠超過之前2%左右,這也讓市場更有勇氣挑戰日本央行的政策。
總體來看,雖然筆者保持關於不要追跌美元的短期觀點。不過從中期來看,筆者認為美元回調的空間已經開啟。而日圓和中國開放將是打開美元中期走弱的兩把重要的鑰匙。
中國經濟有望乘風破浪
中國交出了2022年經濟答卷。回顧過去兩年,中國經濟面臨了眾多的逆風阻力包括疫情,房地產調控,科技監管以及居民部門信心不足等。但同時也出現了順風推力,譬如外需,部分對沖了內需的下滑。展望2023年,中國經濟有望乘風破浪,御風而行。去年的逆風阻力很有可能變成2023年的順風推力,而去年的順風推力則有可能變成逆風阻力。
過去兩年最大兩項逆風阻力當屬疫情和房地產政策。這兩項也有可能成為今年最大的順風推力。從疫情角度來看,近期數據顯示此輪疫情已經快速過峰,發熱門診訪問量12月23日見頂,重症病例則於1月5日見頂。此輪中國疫情的快速過峰意味着疫情對經濟的衝擊或許比多數經濟體開放時都要短。
另外,從房地產角度來看,近期高層已經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房地產是中國經濟的支柱行業,顯示了政府控制系統性風險的決心。不過鑑於連續兩年的調控導致微觀層面資產負債表受損,因此或許還需要一段時間修復預期。不過大概率房地產不會比2022年更糟了。而我們也認為隨着預期的回暖,房地產相關指標有望由逆風阻力變成順風推力。
此外,2022年中國居民部門存款淨增長17.84萬億,遠遠超過過往年10萬億元左右的增幅。這也意味著去年在疫情影響下,中國居民部門的超額儲蓄或許達到了7億-8億元。這些超額儲蓄或許將成為支持未來內需的主要因素。以美國的經驗來看,美國經濟之所以能夠在2022年美聯儲大幅加息425個基點中保持穩健,一個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美國居民部門在疫情期間2萬億美元超額儲蓄起到了幫助。以同樣的邏輯來看,只要中國政府能夠重新提振市場主體信心,2022年居民部門的謹慎所產生的逆風阻力或許將成為2023年的順風推力。
今年宏觀前景保持樂觀
總體來看,今年中國或許處在一個轉折點。雖然過去兩年的順風推力會成為今年的逆風阻力。但是更多的逆風阻力或許將成為順風推力。因此我們有理由對今年的宏觀前景保持樂觀。而中國的樂觀將產生溢出效應支持新興市場國家貨幣以及商品貨幣對美元的反彈。我們認為,日本央行的政策調整以及中國經濟重新開放或許將成為今年下半年壓垮美元的最後兩根稻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