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在草地上款款而行。 網上圖片

木 木

又近春節。10年前,2013年春節,是在南寧過的。從那時起,開始了一段與南寧的特別緣分。

我與南寧結緣,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末。1998年初夏時節,隨中央黨校中直機關分校幹部進修班一個調研組,赴廣西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考察調研。那是我平生第一次像模像樣的調研活動,完成了課題任務,也學習了調研方法,後來一直受用。而南寧作為一個小巧玲瓏的省會城市,以「半城綠樹半城樓」的雋永韻味,給我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

當調研組一行的航班徐徐起飛,完全沒有想到,經此一別,再赴南寧,已是15年後了。看來,一個地方與一個人的緣分,終歸是因了那裏的人,而不是山川城廓。此次專程到南寧過春節,拜望節前調任廣西、對我有知遇之恩的老領導。那個春節是在溫馨平和中度過的,陪領導一家人守歲的場景,仍歷歷在目。懷着對過去的感恩,也懷着對未來的憧憬,心裏很踏實。

我入住的荔園山莊,集政府接待酒店、商務別墅、國際會議中心為一體,是中國—東盟博覽會的主要接待基地。山莊位於市區東南,作為南寧的一座地標式庭院,坐擁青秀山餘脈,滔滔邕江逶迤而過,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環境幽雅,景色宜人。各種設施依山傍水,山勢起伏,水體恬靜,疊翠綿延。風格典雅的別墅樓群掩映在遍坡荔枝林之中,極具南國風情。嶺南春早,二月的荔園,已是草長鶯飛,春意融融。濃蔭下,嵐霧裏,孔雀在依稀抽出嫩芽的草地上款款而行,宛若心靈的圖騰。孔雀本是鳳凰圖騰的主要原型,從容悠閒的步態,自帶高貴。

江風徐起蝶鶯飛

細雨初收玉露垂

百鳥枝頭喧鬧後

一隻靈鳳出叢薇

就這樣,荔園濃墨重彩地進駐心間,成為我嚮往的一處所在。同年夏天,帶40餘名香港青年領袖訪問廣西,再次入住荔園山莊。三天兩夜,每天都有一兩場陣雨,把叢叢綠蔭潤洗得晶瑩剔透。已經掛果的荔枝林紅綠相間,讓人感受到收穫的喜悅。隱隱約約,我有了一種預感:此生與南寧的緣分,未必是匆匆過客,可能會有更實在的交集;荔園,於我也許不再是逆旅,而是家園。徜徉在綠肥紅瘦之中,驟雨初歇,紫氣蒸騰,心下曠然。

漫天雨柱驟然收

充耳蟬鳴喚荔熟

莫道春華留不住

綠肥紅瘦也風流

果然,兩個月後,我有了一個去南寧工作的機會。行囊尚未收拾,心神早已馳往。誰知人算不如天算,香港局勢陡變,青年學生暗流洶湧,「佔中」運動風雨欲來。我身為青年工作部長,各方情勢都不允許自己臨陣撤離,反而還讓我生出些戰前的興奮。於是,暫時放下了去南寧的念頭。何曾想,這一耽擱,竟是永遠失去。

身不能至,心嚮往之。隨後數年,又四赴廣西:一是參加「共和國之旅——桂港青年共築中國夢」火車團,到的柳州;二是出席「香港青少年國情體驗和創新創業基地」揭牌儀式,到的北海;三是率「香港青年領袖一帶一路學習考察團」廣西行,途經南寧,但未在荔園留宿;四是陪同分管領導去南寧和百色洽談桂港青年學習交流事宜,再次入住荔園山莊。

那時已是2017年夏末秋初,園中景致疏朗了許多。漫步其間,蟬鳴聲時起時伏,三三兩兩的孔雀,旁若無人地覓食嬉戲。清風拂過寬寬窄窄的湖面,漣漪或寬或窄,纏綿不已。岸邊樓台建築的翹角拱簷,兀自舒展着,湖中倒影隨波晃動,安靜而俏皮。時移世易,我已清楚地知道,思茲念茲的南寧終是與自己擦肩而過了。

平波湖影半眠中

舊歲樓台舊歲翁

饒是荔叢新雨後

鳴蟬無意喚東風

三次入住荔園,留下三首絕句。當時沒有標題,現在想來,第一首可題為《荔園春色》,第二首題為《荔園夏意》,這第三首就叫《荔園秋聲》吧。春生,夏長,秋收,三首絕句時間跨度近五年,串連起我的荔園情結,也鑄就了我的南寧記憶。惟有冬天,沒有去過南寧。可此刻當我終於提筆寫起南寧來的時候,腦子裏竟清晰地出現一幅冬天的畫面——2016年1月24日凌晨的雪景。是的,沒錯,就是那場拉了警戒線、動用武警守衛的雪景!

南寧地處北迴歸線以南,海拔又低,通常是不下雪的。據記載,南寧山區偶有飄雪現象,但城區從未出現過。此次超強寒潮來襲,南寧城區白天最低氣溫降至1.4℃,突破歷史紀錄,終於迎來了百年一遇的雨夾雪天氣。一場雪讓一個城市煥然一新,銀裝素裹,分外妖嬈。

為了這來之不易的雪景,南寧人賞雪玩雪熱情之高,可謂空前。市民一大早便擠爆了城中的青秀山風景區,扶老攜幼,把有積雪的觀景平台圍了個裏三層外三層。城裏無論大人小孩兒,都在收集散落的雪花捏雪人,俊男靚女們手托樹冠顫巍巍的積雪擺pose,薄雪覆蓋的車篷車蓋上寫着各種祝福語……微信朋友圈已經不能僅用刷屏來形容了,簡直是一派歡天喜地,大家賣力地轉發有關消息和圖片,惟恐還有人不知道南寧下雪了。

我就是從微信朋友圈上知道這場雪的。由於那些年養成了關注廣西的習慣,自治區發生的任何事情都會特別在意,這場雪便深深地印在了記憶裏。其實,令我魂牽夢縈的南寧,也恰如那場雪景的意象:溫馨,絢麗,可遇不可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