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5日)宣布,本周日(8日)與內地首階段通關,每日最多有6萬個配額供港人從海陸空不同口岸通關前往內地。多位立法會議員表示,欣見春節前可以實現與內地首階段通關,建議政府進一步協調作好準備,確保通關初期運作安全有序暢順。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學鋒指出,3年的疫情令香港交通的運載能力、關口的承擔能力,甚至接待旅客的能力接近「停擺」,有序通關是一個很合適的安排。他留意到香港只有中國檢驗有限公司負責檢測有兩地車牌的車輛,而當中不少車輛需要維修;同時,高鐵預計於1月15日後才會開通,陸路交通短期內存有一定的壓力。他建議公司增加人手,擴大檢測量,甚至延長工作時間,盡快讓跨境旅遊巴士重返崗位,減輕客運壓力。
立法會議員嚴剛表示,希望特區政府可以在首階段順利通關的基礎上,適時加大配額。嚴剛指出,預計各口岸將會出現雙向的密集人流,內地都會有不少訪客來港旅遊、購物及看病。為此,特區政府需要進一步協調好本港醫療資源,特別是保證藥品供應穩定,避免出現市民求醫難的情況。嚴剛指出,期待在首階段通關有序運行一段時間後,可以盡快開放更多口岸及高鐵服務,進一步便利更多市民往返內地。
立法會議員林筱魯歡迎恢復香港與內地正常通關。對於首階段每日6萬個配額,林筱魯表示理解,但政府亦要明白市民北上內地心切,尤其是目前已近春節,相信有大批市民希望回鄉度歲,與親人團聚。因此,政府更需要多做解說工作,亦可以透過地區民政事務處與各地區團體合作。另外,政府須考慮部分年長人士或帶有年幼小孩人士的需要,在關口設優先通道,讓有需要人士使用。
立法會議員吳傑莊表示,特區政府除可以抽籤形式分配名額,防「黃牛」炒賣名額外,也應制訂機制優先「家庭團聚」市民,例如可以優先處理能夠提供內地親人戶籍或住址資料的市民,甚至優先需赴內地奔喪或到醫院探望病重家人的市民過關。另外,亦有大量車輛會過關,而兩地牌車輛續牌需時,他希望局方加派人手處理。
立法會議員陳祖恒指出,港人北上的需求龐大,尤其是商務客,期望能循序漸進增加通關名額,包括繼續積極探討開放高鐵等口岸的可能性,同時可研究設立商務名額,協助港商往返兩地處理業務。他亦期望,政府加強網上預約平台使用的解說,協助不熟悉科技的長者預約,同時亦要確保平台的承載力,避免出現「網絡大塞車」。
立法會議員陳沛良表示,關於通關具體安排,有部分問題需要政府釐清完善,如會否設立特別人文關懷通道讓急需人士申請過關、建議入境本港人士抵港首5日每日快測機制如何監督,及多個口岸未來的運作安排等。他又指,希望政府逐步增加名額直至不設配額,達至全面通關,也希望政府早日恢復跨境學童每日過關返學,讓學生早日回歸正常校園生活。
立法會議員陳仲尼認為,首階段每日6萬個名額已較預期為多,不過,不少市民已經近3年沒有返回內地,回鄉心切亦是可以理解,因此,政府需多做解說工作,特別是在地區層面。另一方面,目前除了網上預約名額,未見其他安排,部分長者未必懂得預約方法,建議政府考慮增加其他安排。政府亦須考慮增加口岸人手,以協助有需要人士。
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林健鋒表示,通關初期每日6萬名額是合適安排,現時距農曆新年只有半個月左右,相信在農曆新年前後市民北上內地探親的意願會更強烈,同時工商界亦希望盡快派員到內地處理業務,故希望政府每3至4日檢視名額及流程等安排,務求在新年前後將名額逐步增加至每日10萬個以上。
立法會議員姚柏良指,首階段通關的名額是合適的數目,期望政府在實行一周後,盡快檢討配額安排,以滿足農曆新年期間,港人回鄉探親的龐大需求。另外,為避免口岸在運行初期出現擠塞,建議政府在網上預約系統加設時段,以及為市民提供各口岸過關時間的即時資訊。
立法會議員梁熙表示,不少港人即日往返內地,期望政府容許相關人士,無須於內地再做另一次核酸檢測才能回港。他期望兩地政府密切檢視首階段通關後的實際運作,在合適情況下盡快加大通關配額甚至不設配額,實現全面通關。
立法會議員陸瀚民表示,通關須透過網上提前預約登記並設人數限制,這對部分市民特別是長者未必方便,希望在通關順暢後,可逐步放寬登記及配額限制;有港人還未必掌握在內地檢測站位置,建議政府設立資訊平台,提供內地可進行核酸檢測的服務點。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指,市民已經望穿秋水,已經有不少街坊反應,網上登記預約大塞車,為回應市民回鄉心切,呼籲特區政府能夠不斷優化有關系統,令到想去能去。另外,葛珮帆表示,因應跨境直通巴士已經停辦了3年時間,巴士機件老化、維修等問題,直接影響載運能力,建議特區政府提供針對性的支援,和確保有足夠的跨境旅巴及本地旅巴司機,應付日常的運作。
立法會議員楊永杰表示,關注春節後跨境學童往返香港的安排,認為如果跨境學童需要符合本港的防疫要求,將會對他們家庭造成巨大的經濟負擔,若48小時核酸陰性證明逾期後,是否有一定措施安排學校照顧學童,或有其他相關安排避免他們滯留香港。楊永杰建議,特區政府應免除跨境學童的核酸陰性報告證明,或改以快測代替,以符合時效性及經濟上的利益。楊永杰還認為,立法限制購買撲熱息痛藥物可能會為港人帶來不便,在打擊囤貨及水貨以致市民需要上要取得平衡,因此必須謹慎研究。
梁文廣表示,歡迎政府不遲於1月15日開放高鐵的決定,認為高鐵在首階段只能通往深圳與廣州,不足以應付所有市民的需求,建議政府擴大高鐵的覆蓋率,加開更多前往一線城市線路,如北京上海等地,以紓緩市民入境內地的交通需求。梁文廣又建議,當高鐵重開以後,政府應盡快視乎實際情況,擴至高鐵服務至全國其他省市,令香港更好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角色。
張欣宇表示,陸路口岸在通關初期設5萬配額,僅是高峰期約20%的數量,在短期內或足夠應付港人北上的需求,但應在農曆新年前盡快放寬配額,甚至取消港人北上的配額制及入境核酸要求,與澳門通關要求睇齊,應付大量北上團聚市民的需要,減低香港核酸量的負擔。對於先到先得的預約系統,張欣宇指出,此分配模式不公平,建議改以抽籤制進行限額分配。張欣宇還關注即將出現的水貨客問題,認為政府應做好準備,從「短期抑制、中期分流、長期疏導」三個不同層面拿出具體措施,減少對北區居民的滋擾。
林素蔚表示,目前預約網站出現「當機」或較長輪候時間的狀況,反映政府有需要做足措施,建議政府必須加強網絡科技,實時監測網站的狀況,提高網站點擊次數上限,防止網站「當機」。林素蔚又指,先到先得的預約模式不利於長者,建議政府增設優先配額,讓長者、殘疾人士和其他因紅白二事,而有需要的市民優先返回內地,並在各區的地鐵站開設攤位協助長者及殘疾人士進行配額登記。
第十四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當選人、香港島各界聯合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朱立威表示,通關初期設限額是可理解及可接受,因過去封關數年,由口岸的人手調配、上崗培訓至關口交通和人流安排,都需要時間適應,循序漸進的安排是合情合理。他希望特區政府通關事務協調小組可在通關初期加密檢討和監督有關工作,確保通關初期順暢,加快全面通關的進程。此外,由於過關需持48小時核酸檢測,他建議特區政府能協調有關核酸檢測承辦商、私人醫院等名額和費用,做好配套安排,可讓市民更方便、安心地回鄉。
香港再出發大聯盟共同發起人、選舉委員會委員葉文斌表示,感謝兩地政府一直努力,在農曆年前成功促成通關,這是「香港最好的新年禮物」;但須注意政策落實細節,假若「1+3」當中的「1」,在申請後最終不回內地,只有「同行」的「3」人回內地,有可能會導致市場出現炒賣限額等「副作用」,建議特區政府在條款上加以規定,以杜絕有心人士濫用機制。
第十四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當選人、香港工商總會會長、北區防火委員會主席李聖潑表示,社會各界期待已久,特區政府今日公布兩地通關的執行細節,讓社會大眾包括香港市民以及在香港的內地同胞感到無比鼓舞,這意味香港正邁向全面復常,經濟活水注入香港,亦意味有意到內地大展拳腳的青年可以一展抱負;這是中央贈予香港最好的禮物,特區政府必須做好相關工作,盡力確保各項安排包括網上預約、市民過關等都能有序及順暢地進行。而在我們迎接通關的同時,亦必須關顧長幼貧苦,以及更快地安排跨境學童可以往來香港上課,竭力讓各階層生活復常,一同把握前所未有的機遇。
香港青年協進會主席楊諾軒表示,現有分階段通關的安排穏步有序,惟政府必需持續監察各關口的情况,應對醫療系統可能出現的壓力,絕不能一放了之,在此基礎上相信通關後香港疫情風險可控。協會將儘快組織和推動境外交流和實習,讓學生可以通過遊學、遊歷累積個人閱歷,多了解國家地理、文化、歷史和最新發展。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藍松山、鄭濬文 報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