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京崑名家鄧宛霞及其《大英傑烈》唱段
◆毛俊輝《情話紫釵》
◆香港藝術節所推出的表演作品展示。
◆香港舞蹈團作品《山水》
◆香港話劇團《德齡與慈禧》

「香港生力量」 文化藝術展雲上開展

二十五載風華絕代,獅子山下精神傳延。近日,為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香港生力量」文化藝術主題展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正式舉行。展覽共分為藝術、設計、IP三大板塊,並在每一板塊下透過25組作品,講述25個香港文化藝術故事。借助這些藝術化的展品敘事,展覽將香港文化的獨特魅力緩緩釋出,將香港在中華文化中的特殊性娓娓道來,更將「港文化」與眾不同的美學品味、生活態度與藝術哲思一一呈現出來。◆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寶峰 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在雲展廳裏,跟隨導覽的步伐,首先映入人們眼簾的便是展覽的巨幅海報,在三色花的簇擁下,海報上「25×3」的標識格外顯眼,它也提示人們展覽所包含的藝術、設計、IP三大板塊,以及各板塊下25個文化藝術故事。步入展廳後,第一幅展品便是由香港文聯帶來的設計作品《文》,這件作品在數十個正方形格子裏分別書寫了不同形態的「文」字,並以此顯示文化本身的多元屬性,以及香港文化的海納百川。這件巨幅的「多文圖」,也拉開了整個文化藝術大展的序幕。

舞台藝術展演精彩不斷

進入表演藝術展廳,人們首先可以看到由香港八和會館帶來的《粵劇例戲精華片段》。在粵劇名段《玉皇登殿》中,人們可以欣賞到文生瀟灑的走台、武聖高難的武打、丑生詼諧的形態,妝容簡潔但炫目,服飾華美而耀眼,在一個個精短的片段中,粵劇例戲藝術的魅力被展現得淋漓盡致。

例戲精華過後,荀派名劇《大英傑烈》的片段就走進了觀展者的視野。表演者正是香港的京崑名家鄧宛霞。她靈動的雙眸、敏捷的身法、優美的唱腔,都深得荀派精髓。因為鄧宛霞曾憑借這齣戲榮獲中國戲劇界最高獎「梅花獎」,所以這一展區也被命名為「香港第一朵梅花」,而鄧宛霞及香港京崑戲劇界對中國戲曲的貢獻,也永遠被記載在梨園史冊上。

除了在傳統藝術領域有傳承有發展,在現代藝術領域,香港藝術家們同樣成就斐然。在這一板塊,人們可以看到香港舞蹈團帶來的大型原創舞蹈詩《山水》,伴隨演員們寫意飄逸的肢體動作,人們彷彿被帶進了高山大川;人們還可以看到香港歌劇院帶來的《歌劇女性之美》,在演員們高亢嘹亮的歌聲中,人們又彷彿走進了百老匯,徜徉於西方歌劇藝術的殿堂;人們還可以看到香港藝術節上的表演串燒,看到小提琴家姚珏和香港弦樂團帶來的精彩表演……一個個演出場景,一段段優美的樂音,沁人心脾,惹人流連。

中外交織的「港味兒」文化圖譜

這一次,「香港生力量」文化藝術主題展首度成功召集了香港25組代表藝術家和文化演藝團體的優秀作品,讓觀眾通過視聽、影音、觸感等多種體驗方式,感受香港文化藝術的獨特魅力與創新精神。而香港本地風物、中華傳統文化、西方現代藝術的融合交織,更構成了一幅讓人迷醉的「港味兒」文化圖譜。

在表演藝術板塊,又怎能少得了舞台劇的身影呢?由香港著名戲劇家毛俊輝聯手黃霑、顧嘉煇等名家共同創作的《酸酸甜甜香港地》,不禁讓人回憶起那個香港原創音樂劇的黃金年代,劇作中所展現的香港社會光譜及港人拚搏精神,更能引發人們的共鳴。此外,著名戲劇家何冀平的名作《德齡與慈禧》也重磅亮相,這部裹挾着濃重歷史感及現代思考的力作,再一次讓人們看到了中華文化之香港表達、傳統藝術之現代闡釋的深厚魅力。

徜徉在「香港生力量」的展廳裏,與其說觀眾在香港文化的盛宴中暢享,倒不如說人們在一段段歷史標籤中回味與思考。正像觀眾柳先生對香港文匯報說的那樣:「香港文藝史像一部微縮片,它不僅刻錄了香港本地的文藝精華,也展現了中西澆灌的文藝之花,更激發了人們對現代生活的反思與創想。」很顯然,在觀眾的眼中,「香港生力量」文化藝術展,已經超越了香港的場域,而真正觸及了文化的魂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