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蕭景源)年近歲晚,走私分子利用遠洋貨船大批量走私各種貨品返內地牟利。香港海關本月中展開代號「護航者」特別執法行動,根據情報分析及風險評估後,鎖定兩艘遠洋船查驗,在其中9個貨櫃檢獲大量走私貨物,品種琳琅滿目,包括海味、電子產品、紅酒清酒、瀕危物種乾海馬及逾7萬張黑膠唱片等,總值約2億港元。海關拘捕5名男子,分別為付貨公司董事及安排貨物出口的負責人,這是繼今年10月破獲遠洋船走私3億港元貨品案後第二大宗案件。
海關有組織罪案調查科特別調查指揮官賴恩寧昨日講述案情指,12月11日,海關搜查遠洋船運載的400個貨櫃,發現其中4個報稱運往上海及載有膠粒的貨櫃有可疑,因內地為塑膠粒產地,由外地進口不合理。
海關利用流動X光掃描系統檢查貨物,發現形狀、物料、密度不平均,遂打開貨櫃進一步檢查,發現不法分子只在近櫃門附近放有塑膠粒,後面的貨物則用黑色膠布遮蔽,關員拆開膠布發現大批走私貨物,包括海味,電子產品、紅酒等,總值1.5億港元。當中有2,000盒醫治中風的藥物,由於藥物來歷不明,亦沒有被內地當局檢驗及審批,藥物效用成疑。海關拘捕兩名男子,包括付貨公司董事及安排貨物出口的負責人。
12月12日,海關再搜由另一艘遠洋船付運的貨物,付貨公司申報為衣服及家庭用品,報稱運載衣服和家庭用品,最終目的地則為浙江義烏市。由於義烏以批發五金商品及出口貿易為主,反向進口令人懷疑。關員檢查4個貨櫃,其中3個櫃的貨物與申報單相符,惟餘下一個貨櫃有大批未有申報貨品,包括海味、電子產品、清酒、瀕危物種乾海馬、膨魚鰓、逾7萬張黑膠唱片,約值2,200萬港元。另外,海關其後再搜查4個報載膠粒的貨櫃,搜出同樣以膠粒作掩飾,內有黑色膠布包裹的走私貨品,包括手提電腦、化妝品和電子產品,約值7,300萬港元。海關隨即拘捕4名男子,包括付貨公司董事及安排貨櫃出口的負責人,其中一人曾在首宗案件被捕。
運回內地可逃避1.3億稅款
海關有組織罪案調查科特別調查指揮官呂少輝表示,臨近農曆新年,內地對電子產品及貴價海味需求龐大,至於走私黑膠唱片,相信因近年內地興起黑膠唱片熱潮,不少咖啡店播放黑膠唱片,故有市場需求。由於物流業在新年時會停頓一段較長時間,走私集團看準時機,趕在新年前囤貨以應付內地需求。
此外,因為疫情影響,內地市民不能到香港購物,走私分子利用遠洋船將貨物偷運至內地應節,今次案件如不法分子成功將9個貨櫃走私貨運回內地,可逃避1.3億元稅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