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少人除了早晚刷牙,還會使用漱口水,但你又有否想過含問題成分的漱口水隨時愈漱愈多牙漬,甚至短暫影響味覺?香港消委會測試32款香港市面有售的漱口水,發現有11款(約34%)產品內含有「西吡氯銨」或「氯己定」成分,長期使用可能會令牙齒染有漬斑以及短暫影響味覺,部分人要停用兩三天才能恢復味覺。消委會又引用世界衞生組織資料,指酒精濃度高達60%至80%才能有效殺菌,漱口水的酒精濃度遠不足以殺菌,更有10個產品氟化物含量比牙膏低,防蛀牙成效存疑。消委會強調,漱口水並非愈「辣」愈有效,市民不要依賴漱口水,正確刷牙及使用牙線的護齒成效更佳。 ◆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
消委會在昨日公布的最新一期《選擇》月刊中指出,該會今年10月在市面搜購32款漱口水,發現所有樣本的標籤資料都不理想,包括未清楚指示每日使用分量、次數、適用年齡等,其中逾三成樣本(即10款)只有日文,甚或未列出漱口水的成分。消委會指出,漱口水部分有效成分存有副作用,以及不適合部分人士使用,生產商有責任詳細披露,方便消費者挑選。
影響味覺 停用兩三天始恢復
今次評測發現,有10款產品加入「西吡氯銨」(Cetylpyridinium chloride,CPC),一款含有「氯己定」(Chlorhexidine)(見圖)。這兩種成分均有助減少口腔內的細菌,但長期使用均可能會令牙齒染有漬斑、影響外觀,甚至短暫影響味覺,部分人需停用兩三天才能回復味覺。
同時,有1款產品含有「聚維酮碘」。消委會指,該成分常見於消毒皮膚的消毒劑,含有該成分有助減少口腔及喉嚨受病毒和細菌感染的風險。不過,由於「聚維酮碘」在產生作用的過程中,會釋出游離碘元素,不建議懷孕中的婦女或患有甲狀腺疾病的人士使用。同時,「聚維酮碘」有可能令假牙和牙箍變色,建議漱口前先把假牙和牙箍除下。
10款小量氟化物 難防蛀牙
消委會在這次評測中發現近半樣本含有酒精。消委會解釋,部分漱口水成分較難溶於水中,生產商會加入酒精作為輔助性溶劑,幫助混合配方中的不同成分,令其口感變得較「順滑」。雖然酒精亦是常用的消毒劑,但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指引,酒精濃度需要達60%至80%才能夠有效殺死細菌和病毒,然而漱口水中的酒精含量一般都不會達到此濃度,故使用含有酒精成分的漱口水並不一定有更好的殺菌效能。
此外,10個樣本標示含有有助防止蛀牙的氟化物,但含量遠比一般牙膏低。消委會宣傳及社區關係小組主席蕭景威指出:「附在牙齒表面的牙菌膜,只能以牙刷及牙線清除,而漱口水並不能徹底有效地滲透牙菌膜之中,所以漱口水只可作為口腔護理的輔助產品,需要配合良好的清潔習慣,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加鋅鹽掩蓋口臭而非治療
不少消費者有漱口水愈辣愈有效的迷思,消委會表示,漱口水的刺激感與殺菌效能並無直接關係。至於滅口臭的功能,是部分漱口水加入鋅鹽掩蓋口臭,卻使用家忽略口臭的真正原因。此外,一些聲稱有美白牙齒功能的漱口水,添加少於2%的氧化氫,濃度遠低於牙醫美白療程,成效也存疑。消委會強調漱口不能取代日常刷牙,又呼籲市民切勿讓6歲以下兒童使用漱口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