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0年2月21日至25日,江澤民在廣東考察工作。圖為他考察深圳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資料圖片

「社會主義」畫龍點睛 點明中國市場經濟性質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江澤民作題為《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的報告。《中國共產黨簡史》指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共十四大作出的重大決策。人們對為什麼要在「市場經濟」前面加「社會主義」四個字,存在不同認識。對此,江澤民明確指出:「『社會主義』這幾個字是不能沒有的,這並非多餘,並非『畫蛇添足』,而恰恰相反,這是『畫龍點睛』。所謂『點睛』,就是點明我們市場經濟的性質」,「我們的創造性和特色也就體現在這裏」。這就表明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與國情相結合,不可能與西方國家完全一樣,不能照搬照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既有一般市場經濟的共性,又有我國的顯著特徵,必須處理好發揮市場作用和加強宏觀調控的關係。 ◆文:綜合新華社、《中國共產黨簡史》及人民網

經過一系列改革和調整,全國呈現出經濟建設迅猛發展的景象,在此過程中,一些地方和部門片面追求高速度,加上原有的宏觀調控機制逐漸失效,新的調控機制尚未健全,導致出現房地產熱、金融秩序混亂等新的問題。

抵禦亞洲金融危機 「入世」打開新天地

中共中央較早發現了苗頭,從1992年上半年起經過3年努力,除採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和組織措施,主要着眼於運用經濟、法律手段,把解決經濟運行中的突出問題變成加快改革、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動力。這次宏觀調控成功抑制了通脹,同時保持經濟增長的較快發展,實現了「軟着陸」,為經濟健康發展和後來成功抵禦亞洲金融危機的衝擊打下了基礎。

對內深化改革與對外擴大開放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十分複雜的國際環境中,中共中央敏銳觀察和牢牢把握經濟全球化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毫不動搖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推動對外開放邁出重大步伐。1995年1月世界貿易組織成立後,中國開始與世貿組織成員國逐一進行拉鋸式的雙邊談判,中美之間的談判尤為複雜艱難。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成為世貿第143名成員。《中國共產黨簡史》評價,加入世貿使中國經濟在全球化進程中獲得參與制定規則和競爭的有利位置,從而打開了對外開放的新天地,對推動經濟體制改革和現代化建設產生了深刻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