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暖心公益融入煙火氣 城市地攤有溫度
雲南昆明(別稱「春城」),一座讓人隨時感受到愜意的城市。白天店夜晚攤的小街、起源於明末清初的商埠,共同形成了春城地攤夜市「既店亦攤」的特色。藏在鬧市中的地攤夜市,現在已經成了人們享受「慢生活」的打卡標配地,人們或來杯咖啡、或在茶館裏喝茶發呆,或三五成群、或獨享其中;攤主店主既做生意,更為情懷。而這裏持續開展的公益活動,更為這座城市的煙火氣增添了溫情。◆文/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譚旻煦 昆明報道
下午六點的昆明,天開始漸漸暗下來,在火爐旁的三五好友一邊吃着自助燒烤,一邊看着正在直播的世界盃球賽。「有燒烤啤酒的世界盃才完整。」這裏是位於南強街巷的雲小南,總廚顧雲澤說,雲小南今年改造升級,主營燒烤和民族菜品,現在每天得有七八十桌,燒烤顯得整個夜市比較有煙火氣。
而在另外一邊的露營地,石子堆成的道路、帳篷搭起的小小空間,可吃飯烤肉、也可喝茶飲酒,受到年輕人的喜愛。七點剛到,小張和四個朋友來到這裏,點的菜還沒來,趁機先來一組自拍,「這裏的環境很適合自拍,分享出去就是那種假裝在度假的感覺。」小張說,通常他們在這裏一待就會三四個小時,「挺愜意的」。
位於昆明市中心的南強街巷,起源於明末清初,是雲南省省級歷史文化街區,這裏曾經是珠寶、玉器、氈子、木材等集散地,也是昆明最早的商埠聚集地。2010年開始,經過6年的修繕打造,於2016年3月正式開街。2019年又在全省率先打造了南強集市,並先後成為雲南省夜經濟示範街區,雲南省休閒示範街區,國家級夜經濟文旅商聚集區。
有攤主月營收達30萬
如今,這裏是昆明當地人和遊客都非常喜愛的集市。除了路邊的商舖,中間設置的集市攤位一期共有141個,攤位的面積以每個約5平米為主,租金以營業額扣點的形式繳納,平均下來每個攤位每月費用約2萬元(人民幣,下同)。今年七月旺季時,攤位的營業額都大大超出了保底額,經營得好的攤位甚至超出200%至300%。據了解,7月份有小吃攤主一個月營業額就達到30萬,而往年有攤主全年營業額達到300萬元。
負責人趙碧硯介紹,運營3年來,商戶從最初的50餘家增加到130餘家,業態涵蓋餐飲、民宿、娛樂、零售、文創、劇場、手作飾品及非遺體驗,每天人流量達到3.5萬左右,年營業收入達到3億元左右。
隔壁的同仁街,同樣是一條知名的昆明老街,這裏有着地標式的法式建築,街道旁邊是昆明繁華的商業中心,以及銀行等商廈。這裏就是白天店夜晚攤的典型代表。同仁街陳永青介紹說,當你走進同仁街以後,這裏會讓你感受到昆明人慵懶的愜意生活。100米的小街上,白天能看到的有老牌的服裝店、咖啡外帶店、茶館、麵包店,一旦到了周末晚上,一個充滿特色的夜間市集就會出現,有時候這裏還會舉辦一些主題活動。
打工族樂閒逛 享慢生活
陳永青說,目前周末三天晚上就會有固定的市集活動,一個小攤位一晚收取80元的攤位費,攤主們會帶着自己的東西過來,有手工品,水果,還有的攤主帶着紅酒,跟這裏的法式建築很配。附近的居民、還有各地的遊客都喜歡來這裏逛。
在旁邊銀行工作的陳女士,這天下班一個人來同仁街閒逛,她說平時工作緊張,節奏也快,所以下班了就喜愛來這裏走走,「只要走進這條小街,整個人的節奏就會不由自主地慢下來,很放鬆很舒服。」
不賺錢也能起宣傳之效
在這裏逛上一圈會發現,許多攤主並不特別主動招攬客人,也不怎麼推銷商品。在一個香水攤位前,年輕的攤主介紹道,「我們是做香水和調香的,這些都是利用雲南植物等資源調出來的香水。」她特別推薦了她們家的調香水體驗,一瓶10毫升收費98元起,每個人都可以調出有自己氣息的香水。得知記者來採訪,芳香雲南調香室徐毓雅介紹,這裏現在可能一下子沒有辦法達到他們想要的那種盈利效果,但是調香室擺在這裏,人來人往的起到了很多宣傳效果。
同樣地,開在轉角的一家文創產品店,各式各樣的產品都帶着濃濃的昆明城市印記,素年文化聯合創始人王子瑜說公司的主要業務包括IP運營,文創衍生品設計、生產,品牌VI設計,品牌包裝設計,景區線下文創店運營,文創展廳設計等,坦言其實在這裏並不賺錢,但是他們希望把這些文化傳遞出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