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至今近3年,本港累計逾200萬人確診。香港大學醫學院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及臨床教授孔繁毅表示,新冠病人的「生蛇」比率較一般「生蛇」個案高出最多5倍,風險更會隨年齡增長而增加。他建議,長遠可將帶狀疱疹疫苗(蛇針)納入疫苗接種計劃,令市民更有誘因願意接種。

孔繁毅昨日講解了新冠病毒感染與「生蛇」的關聯。他表示,有不少研究證實,新冠病毒感染會令T淋巴細胞減少,降低患者免疫力,誘發其他疾病,有可能重新激活疱疹病毒,如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引致的「生蛇」。

他引用一項海外研究的數據:在889名新冠確診者中,有16人(1.8%)同時「生蛇」,患病率較一般病人高出5倍,而超過一半「生蛇」個案,於確診新冠後一周內發生,顯示「生蛇」可能與感染新冠有關;有研究分析了近200萬名50歲或以上新冠確診及非確診者,發現50歲或以上新冠確診者的「生蛇」風險高出15%。

孔繁毅倡「蛇針」納長者接種計劃

孔繁毅指出,本港有97%的39歲以上成人帶有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即平均每3人就有1人有「生蛇」的可能,且風險隨年齡增長而增加,50歲起「生蛇」的機率更會倍增,一旦免疫力下降,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就會重新活躍,誘發「生蛇」,「『生蛇』會導致神經劇痛、出皮疹等,即使痊癒後亦有機會影響生活。」巿民如果「生蛇」應及早求醫,在72小時內服用抗病毐藥物紓緩症狀。

被問及如何降低「生蛇」風險,孔繁毅表示,保持健康生活習慣、飲食均衡、規律作息和運動等都有助增強免疫力,而注射帶狀疱疹疫苗亦能有效預防,尤其是有需要及高危人士,建議政府考慮將「生蛇」疫苗納入長者接種計劃。流感季節將至,他呼籲市民在接種流感疫苗同時,也可查詢預防「生蛇」方法,惟他提醒市民接種新冠或流感疫苗,需相隔至少兩周才可再接種「蛇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