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屆香港特區政府多管齊下改善鼠患問題,據食環署向香港文匯報提供的資料顯示,單是7月至10月,政府有關部門已在全港捕獲近1.8萬隻老鼠,按年大升近五成。有關部門令「鼠輩」無所遁形的絕招之一,是在今年7月開始引入夜更防治鼠患流動隊,香港文匯報記者日前深夜隨隊直擊隊員與老鼠鬥智鬥力。由於老鼠嘴刁,口味經常轉變,鼠餌不能一成不變,隊員會以不同的食物作餌,包括肉乾、番薯、燒肉……輪流「侍候」,更會在牆上噴灑能吸引老鼠上當的噴劑,成功生擒多隻老鼠。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昨日透露,下月將推出全港滅鼠行動,政府擬聯同公私營管理公司及街市合作滅鼠。 ◆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明
據食環署向香港文匯報提供的資料顯示,單是今年7月至10月,有關部門已在全港捕獲17,900隻老鼠,較去年同期的12,000隻增加49%,其中以7月引入的夜更治鼠隊「戰績」彪炳,7月至10月捕獲6,200隻活鼠。
夜間投誘餌 食物保新鮮
食環署防治蟲鼠主任主管李明偉日前在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以往捉鼠多派「日更隊」出動,偶爾亦會派遣「夜更隊」,近月檢討後,決定將夜更治鼠隊恒常化。他解釋,部分老鼠籠在日間放置妥當後,沒多久即被頻繁出入的途人踢歪,導致部分鼠籠失效。同時,由於日間放置的鼠餌入夜後已不再新鮮,老鼠提不起興趣,因此有必要成立夜更隊。
香港文匯報記者日前深夜隨治鼠隊到黑點之一的土瓜灣北帝街47號至83號一條長約100多米後巷捉鼠。現場所見,該處的商店、食肆林立,未正式放籠已有不少老鼠竄出竄入,而治鼠隊在日間放置的多個老鼠籠也有斬獲,一隻隻老鼠就擒。
晚11時放籠 晨7時收籠
帶隊的九龍城區衞生督察(防治蟲鼠)陳繼盛向香港文匯報記者介紹道,食環署環境衞生部19個分區今年7月,在每區各成立一隊外判的夜更治鼠隊於深夜11時至凌晨2時到區內的鼠患黑點放置老鼠籠,以食物作餌誘捕老鼠,清晨5時至早上7時則進行收籠。
當晚,全隊有一名管工及兩名工作人員,另有一人負責監督工作。隊員抵達後,即分批沿着後巷兩邊放置鼠籠,籠的開口處向着牆身,籠裏放置食物作餌。陳繼盛解釋,由於老鼠一般會沿着牆邊走動,故鼠籠便沿着後巷兩邊放置。
據了解,以往誘捕老鼠的食物一成不變,令捕鼠成效大打折扣,但當晚籠內放置的食物花款多多,分別是番薯和豬肉乾,部分更抹上蜜糖,以吸引老鼠,有隊員表示誘捕老鼠的食物要經常變換,「老鼠喜愛的食物並無標準,要不停嘗試,包括燒魷魚、燒肉等,而番薯有甜味,老鼠又會用來磨牙,但若然用了一輪收效少,就要轉換其他食物作餌,有時一些瓜子也可捉到老鼠,要和牠們鬥法。」
由於該條後巷老鼠較多,當晚治鼠隊共放置約40個老鼠籠,每隔一米多便放置一個,整個過程花了大半小時完成後,隊員便手持一支噴劑,沿着後巷兩邊牆身噴灑,並將噴劑灑向鼠籠中,隊員表示這支噴劑屬無害性,但其氣味能吸引老鼠,增加誘捕老鼠的成效,「之前用過有效,所以承辦商提供使用。」
現場所見,除治鼠隊放置的鼠籠外,後巷兩旁的渠邊亦掛有一些藍色的毒鼠餌,申訴專員公署早前曾批評承辦商人員錯用毒鼠餌,包括包裝袋未有打孔,無散發氣味吸引老鼠,但今次直擊的毒鼠餌包裝已打上兩個孔,陳繼盛說:「除放老鼠籠活捉外,一些老鼠未必走入籠內,因此同時有毒鼠餌進行毒殺。」
他表示,夜更治鼠隊會按日程,每晚到區內3至4條獲揀選的後巷放置鼠籠,挑選準則是有老鼠出沒地點,若之後再未發現鼠蹤,便更換地點,若鼠患未改善,就會放置更多的鼠籠,以杜絕鼠患。
卓永興:下月推全港滅鼠
卓永興在接受電視節目訪問時表示,香港滅鼠行動初見成效,下月進一步推出全港滅鼠行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