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疾控:優化防控「二十條」外 嚴格按第九版方案執行
香港文匯報訊 中國疾控中心傳防處研究員王麗萍在接受央視新聞《焦點訪談》節目採訪時說,要求「時空伴隨者」居家隔離和居家健康監測,都是各地加碼的做法。據央視新聞報道,中國官方本月11日出台的優化防控的二十條措施,對醫療資源建設、生活服務保障、重點單位的疫情防控、疫苗接種、藥物儲備、滯留人員的疏解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規定。專家指出,優化防控的二十條措施是對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優化和完善,對於二十條措施中沒有提到的,依然要嚴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來執行,不能層層加碼。
王麗萍在節目中說:「比如時空伴隨,實際上在第九版的防控方案裏面有所闡述,他是涉疫場所的暴露人員,對於這類人員在二十條裏面沒有提及,仍然在實行第九版防控方案,對於這類人員要求在流調以後進行『三天兩檢』,及時排查。居家隔離和居家健康監測的要求,都是各地加碼的做法。」
整治加碼專班每天回應群眾關切
王麗萍說,對於管控的時間,起始時間應該以判定為末次暴露的時間為準,而不應該以追蹤到這個密接的時間開始算起,在第九版防控方案裏面是明確的。
國家疾控局傳染病防控司一級巡視員賀青華在同一個節目中說,目前從中央到地方已經建立的整治層層加碼工作專班,每天調度及時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回應群眾的關切,盡可能防範和杜絕「一刀切」和層層加碼,影響群眾的生產生活,影響經濟社會發展。
對於密接的密接,也就是次密接人員,二十條優化措施中明確要求不再判定。王麗萍說:「我們發現在一個多月試點的評估過程中,密接的密接在判定以後,後續陽性率是極低的,是十萬分之三點一,也就是管了十萬個人,可能有三個人是陽性,所以效率是比較低的。只要把有限的防疫資源,把密接及時判定進行管控,就能夠更大可能去降低次密接續發陽性的檢出率情況,所以綜合就是兩害相權取其輕。」
傳播鏈清晰無社區傳播無須全檢
在核酸測試方面,王麗萍說,一旦發生本土疫情以後,什麼時候開展區域核酸檢測,在第九版防控方案裏也明確提出,當發生疫情以後,基於流調研判,明確傳播鏈清晰,沒有發生社區傳播,這時候無須開展區域全員核酸檢測,只需要對風險區域和重點有感染風險的人員,根據流調研判進行核酸檢測,開展快速疫情處置。整個策略的核心是以快速流調為基礎,通過區域核酸檢測來進行風險綜合研判。這次二十條優化措施中的第6條專門強調,沒有發生疫情的地區要嚴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確定的範圍,對於風險崗位和重點人員進行核酸檢測,不得擴大核酸檢測範圍,這兩者是完全一致的要求。
病毒潛伏期短 5加3風險兜得住
在外防輸入方面,此次優化措施也進行了相應調整,比如取消入境航班熔斷機制;將登機前48小時內2次核酸陰性證明減少為1次;明確入境人員陽性判定標準為核酸檢測CT值<35;將「7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健康監測」調整為「5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隔離」,其間賦碼管理、不得外出等。
王麗萍說,國際整個疫情的情況,病毒變異的情況,以及對於入境人員管控措施評估的數據,更多是統籌中國疫情防控跟國際交往,便利人員往來,從這些角度看,在二十條優化措施裏對入境人員的管控和核酸檢測進行了優化和調整,「病毒潛伏期縮短,5加3風險還是兜得住的,因為那3天也是居家隔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