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振輝 香港資深出版人
2022年4月27號,資深藝人曾江離世,佢其中一單最為人樂道嘅嘢係佢晚年嗰陣對「死」嗰番獨特見解——至緊要「好死」,今日就同大家分享一下:
我唔知道我同老伴邊個走先,但心理上有呢個準備;冇關係,大家講清楚走咗之後點樣,因為一定要經過,冇得走,亦都走唔甩。我知道呢一日會嚟,所以我唔怕,我至怕係病得好耐,佢好慘,我都好慘,快快趣趣收工冇問題,如果一病就十年八年,佢點搞呀?
要你病五年,你又辛苦,屋企又辛苦,銀紙又辛苦,乜嘢都辛苦;如果你病兩個禮拜瓜咗,多謝、多謝、多謝多謝多謝!一日,更加好!
死,每個人都會經過;最緊要我哋老人,應該最希望,可以做到嘅就係,死得舒服啲…係咪?幾過癮吖,希望「好死」呀,真係㗎,唔係講假㗎!
「好死」一詞雖然有個死字,但絕對唔係一個惡毒嘅咒語。能享天年、死得安詳嘅所謂「善終」,中國人認為係莫大福氣。呢種「美滿/美好」嘅結局就係叫「好死」。
究竟可唔可以「好死」,中國人一般相信呢啲係要修返嚟嘅,如果一生無惡不作,咁就多數「冇得好死」(不得好死),唔通:
眾善奉行必好死,多行不義無葬地
有一種死叫做「惡死」,有兩個意思。「死」帶極嘅意味,所以「惡死」其中一個意思係極其兇惡,多數形容人好難相與,喐啲就鬧人鬧到癲,真係係人都怕咗佢。咁睇,「惡」可以引申到有難嘅意思,所以「惡死」另一個意思就係難於死去,意味着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死極都死唔去,咁即係長時期留喺世上受苦。如果話某人「惡死」,除咗話佢好惡之外,仲有多少咒詛。
舊時啲老人家,如果晚景淒涼,除咗自怨自艾一番,都會話「臨老唔過得世」或者「臨老過唔得世」,意思就係老咗嗰陣唔能夠好好咁度過餘生——正常咁生活落去,唔係生活拮据就係百病纏身。有人都會用呢句嘢嚟咒人。
「養兒防老、積穀防饑」係中國傳統觀念,但係呢種諗法已經過時。現今世代,仔女大咗尤其已經有咗自己嘅家庭,對父母多數疏於照顧甚至冇理。如果做父母嘅有上面嘅諗法,落空機會就好大,所以好多父母早早開始為將來打算;正所謂「親生仔不如近身錢」,就係唔想搞到「臨老過唔得世」,即係「衰收尾」。
有體弱多病嘅老人家或者長期病患者因為唔想「累人累物」——拖累屋企人、虛耗社會醫療資源,多數會咁講:
唔好留響度「獻世」
有苟延殘喘、活受罪嘅意味。又或者有啲人因為種種原因而極度不受歡迎,有人都會咁樣話呢等人。
「獻世」唔係對世界有貢獻咩,點解會有貶義㗎?原來「獻」嘅本字係「牽」,「牽累」個「牽」,又世界包括「人」同「物」,咁「獻世」即係話「累人累物」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