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日前發布進一步優化新冠疫情防控「二十條」措施。圖為11月9日廣州市荔灣區,市民在華林街道核酸檢測點做核酸檢測。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凝哲 北京報道)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日前發布進一步優化新冠疫情防控「二十條」措施,調整入境隔離、密切接觸者管控、風險區域劃分等多項政策。國家衞健委副主任雷海潮昨日表示,中國對防控措施的優化調整十分審慎,經過專家科學論證,確保積極穩妥、風險可控,是基於科學的認識,也是基於循證研究的新的成果,不是放鬆,更不是「躺平」,而是更加精準科學做好疫情防控和處置。

「二十條」的主要措施包括,將密切接觸者的隔離總時間從十天縮短至八天,取消次密接判定,取消中風險地區,將高風險外溢人員從7天集中隔離改為居家隔離等。國家疾控局副局長常繼樂表示,這些調整要求更科學、更規範、更快速地開展防控,把該管住的重點風險要管住,該落實的落到實處,該取消的也堅決取消,充分利用好現有的資源提高防控效率,更好地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依據病毒新特點等優化入境管控

在入境政策方面,「二十條」作出較大調整。中國疾控中心傳防處研究員王麗萍表示,結合當前全球新冠疫情的形勢發展變化,以及新冠病毒新的特點,為更好地統籌我國外防輸入以及國際往來,便利人員往來,根據前期內地對入境人員防控措施的評估,以及第九版防控方案實踐的評估結果,在嚴防外防輸入的情況下,對於入境人員的管控以及核酸檢測進行四方面的優化調整。

一是取消了入境航班熔斷機制,並將登機前48小時以內2次核酸檢測陰性證明調整為登機前48小時內1次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二是隨着境外疫情的廣泛傳播,人群感染率普遍較高,專家在評估中發現,導致入境以後首次核酸檢測陽性CT值大於等於35的人群,既往感染的比例非常高,所以此次調整了入境人員陽性檢測的判定標準。

三是參照北京奧運會和成都世乒賽疫情防控的經驗,對於入境從事商務的人員和體育團組特定的入境人員設立免隔離閉環管理區,也就是「閉環泡泡」。對於免隔離閉環管理區內的中方和外方人員,要嚴格落實閉環管理、個人防護以及核酸檢測等防護要求,嚴防「破環」。四是根據新的奧密克戎變異株潛伏期進一步縮短,同時也是為防範在集中隔離點的交叉感染風險,調整入境人員隔離管控期限為「5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隔離」。

「二十條」對多處集中隔離政策進行調整,王麗萍就此表示,對密接、高風險區溢出人員,以及結束閉環作業的高風險崗位從業人員,縮短集中隔離期限,或由集中隔離調整為居家隔離或者健康監測,這是基於對病毒新特點,以及前期邊防控、邊研究、邊總結、邊優化的實踐,在基於數據、證據的基礎上做出的,並不是說集中隔離作用必要性在降低。未來隨着病毒的不斷變異,中國也不排除再對現行隔離措施進行進一步優化調整。

「二十條」措施調整及依據

◆密切接觸者隔離時間由「7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監測」,改為「5天集中隔離+3天居家隔離」。

依據:針對奧密克戎BA.5和BA.5.2、BA.2.76。評估發現,密切接觸者3天內檢出陽性比例是81.4%,4天達到90.1%,5天達到94.5%,7天達到99.7%。奧密克戎株最長潛伏期8天,所以採用「5+3」隔離。

優點:減少2天集中隔離,可省出約30%的集中隔離資源。

◆不再判定次密接

依據:次密接的陽性檢出率大概是3.1/10萬,也就是10萬人裏有3人。通過及時判定並且管控密切接觸者,能夠降低次密接的陽性率。

優點:次密接不去管、不去判,可以節約很多服務保障的資源。

◆取消中風險區判定

依據:中風險區的陽性檢出率為3/10萬,雖有風險但不大。

優點:減少管控人員,釋放防疫人員。

◆高風險區外溢人員,由7天集中隔離改為7天居家隔離。

依據:外溢人員的風險經評估大概為4.9/10萬,且人均在風險區域劃定後7天內檢出。

優點:社區更好管控,節省集中隔離資源。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凝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