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分無家者或重返麥當勞棲息。 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木又 攝

在特區政府取消食肆堂食時間限制下,意味一班過去通宵在麥當勞快餐店休息的無家者也可重返該處棲息。無家者陳仔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3年前開始成為「麥難民」,但約兩年前發覺不少24小時營業的麥當勞快餐店「不歡迎」他們,「未到半夜已經將店內大部分座位圍封,僅餘小量座位開放予市民堂食,等於叫我們知難而退,因我們也不想影響其他食客。」自此後,陳仔改為棲身文化中心外,「當然係麥當勞比較好,有廁所,天熱又有冷氣。即使是五六月,街上也很酷熱。」但他表示,已捱慣露宿街頭的日子。

過去一直關注該班俗稱「麥難民」無家者的社區組織協會組織幹事吳衛東向香港文匯報表示,相信一些食肆可回復24小時營業後,會有「麥難民」入內休息。這類餐廳有廁所及水,可解決無家者的個人衞生需要。

全港快餐店共住有448無家者

他表示,社協在2018年11月進行的「廿四小時快餐店無家者」研究發現,全港109間24小時快餐店合共住有448名無家者,其中以九龍西比例最多,有41.5%。過去幾年新冠疫情,香港已有極長時間不容許深夜12時後食肆堂食,令該班「麥難民」要另覓地方「落腳」。

「禁令」於昨日解除後,全港麥當勞250間分店中,已有逾80間恢復24小時營業。吳衛東讚揚麥當勞等24小時快餐店公平對待任何顧客,包括接納無家者。

他重申不想給予私人機構壓力,並強調特區政府在無家者問題上責無旁貸,「現時是有服務卻無政策。」他表示,政府曾於去年9月推出先導計劃,開放5間臨時收容中心予無家者,「中心內人與人間會保持1.5米距離,進入者必須先做快測,若確診會召救護車送院或社區隔離設施,這除了令他們有容身之所外,更能防止病毒於社區蔓延,但先導計劃完結後便沒有下文。」

吳衛東促請現屆政府重新考慮重啟有關計劃,同時增加無家者的政府宿位,以及將入住年期由半年延長至1年,「希望現屆政府可重新考慮有關計劃。如果無政策幫助他們,又如何給予市民幸福感?」 ◆香港文匯報記者 費小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