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的金色大幕如瀑布般垂下,滿具誘惑;意大利維羅納圓形競技場每年舉辦歌劇節,場面壯觀。如此種種歌劇世界的絢爛輝煌,以及著名歌唱家、指揮家們的獨特風采,皆可以從著名男低音歌唱家田浩江的新書《角鬥場的〈圖蘭朵〉》中領略一二。從北京鍋爐廠到世界歌劇舞台,他如角鬥士般數次征服來自生活、學業和事業的困境,「我們中國人想要站在西方的歌劇舞台上,就要成為一名角鬥士,致勝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唱得要比對手更好。」◆文:香港文匯報記者張岳悅 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郭木又
活躍於國際歌劇舞台的田浩江,是美國大都會歌劇院首位簽約20年的中國歌唱家,如今他以生動而富畫面感的筆觸,講述自己職業生涯中有關歌劇的怕與愛。書中既有對巴伐洛堤、多明哥、小澤征爾、葛濟夫等音樂大師的深入刻畫,也有對普通小人物的鮮活描寫,堪稱一部視野獨到、寫作奇崛的國際歌劇浮世繪。上月,田浩江攜此新書與香港觀眾見面,並在發布會上與本地作家米哈對談,講述新書創作點滴,亦分享自己多年歌唱經歷中的難忘記憶, 他說:「每個人都有想做的事情,對我來說,寫這本書的願望由來已久。」
故事從巴伐洛堤講起
「我總是和人開玩笑說,當上了年紀,過去的事情會記得愈來愈清晰,那些經歷猶如刻刀般,在記憶中刻畫出線條和紋路。」如此,田浩江開始講故事給身邊的人聽,「大家總說我是個擅長講故事的人,實際上講述的都是真實經歷。」寫書的願望付諸實現的過程自然,這本書恰如由一條線串聯而成的故事集,真實而精彩。
書中有過百位人物出現,田浩江選擇將巴伐洛堤的故事放在書中第一章的位置,那位舉世聞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在他的記憶中由平面逐漸變得鮮活立體。從他1981年在北京中央樂團資料室偶見的唱片封面,到1983年赴美首日觀賞的人生第一場歌劇《埃爾南尼》,再到十年後第一次和巴伐洛堤共排歌劇,「我和巴伐洛堤同台演出過三部歌劇,可能是所有中國歌唱家裏和他演出歌劇數量最多的,總共演了大概20場。巴伐洛堤在觀眾的心中像是歌劇之神般遙不可及,對我來說他也是神,但卻是人性化的神。我知道他這個人在生活中的模樣,他的笑聲和話語,他的待人接物和生活習慣,他還喜歡吃我夫人瑪莎煮的飯菜……」
於是,田浩江仍記得2004年在紐約華爾道夫酒店舉辦的那場,為巴伐洛堤而開的告別宴會:「大家一直目送巴伐洛堤消失在大門外,很多人噙着眼淚。當宴會大廳的門慢慢關上的時候,歌劇的黃金時代大幕垂落。那是我最後一次見到巴伐洛堤。」他鄭重地講完了這個關於巴伐洛堤的故事,「誰是巴伐洛堤?可能十年後,就沒有人再知道他是誰。社會的記憶總是斷斷續續的。」
筆下有巨星也有流浪者
歌劇或許曲高和寡,田浩江惟願將每個人物都寫得足夠生動立體,藉此書從各種角度為讀者呈現視覺形象畫面,圖畫抑或影像,而不是生硬闡述歌劇的悠久歷史和燦爛輝煌。「現時介紹歌劇的書籍很多,但我作為中國第一代走出國門到西方學聲樂的歌唱家,又在西方歌劇舞台上唱了近40年,我有責任為讀者呈現最真實的西方歌劇界狀況,用最簡單的文字告訴大家歌劇沒有那麼遙不可及。如果100個讀者中有一個因此對歌劇產生興趣,就已經很好。」他續說,「在我的記憶深處,很多東西都是有畫面的。在台上我會記住很多場景,有時候生活和舞台上的場景或許是混淆的,我覺得生活也是舞台,舞台呈現的也是生活。」
但他並不是按照時間順序來敘事,他單純跟隨着自己的感覺,既然寫到巴伐洛堤和當年在美國的拚搏和掙扎,他自然也寫到了曾經幫助和影響自己的人。「在這本書裏,其實我是在寫人,人是社會的組成部分,無論是巨星還是乞丐。我寫了好人、性格怪異的人、曾經在事業上帶給我困惑的人,也寫了與導演之間的文化衝突。」在書的最後一章,他描寫了一位在快餐店偶遇的流浪者,她正唱着《蝴蝶夫人》裏著名的詠嘆調《晴朗的一天》,「那是一位學了唱歌的乞丐,她理應和我一樣有着歌唱事業。歌劇世界雖然是角鬥場,但也有公平存在,你可能成為巨星,也可能成為乞丐。你怎樣生活,怎樣面對這個世界,其實很關鍵。」
每個人都要做角鬥士
是的,歌劇界是一個角鬥場,但當你在舞台上演唱,就意味着其他人失去了在此演唱的機會。田浩江說:「如今有成百上千的中國年輕歌手和音樂家在歐美國家拚搏,我們的機會愈來愈多,我們更需要做出明確的選擇和決定。世界是一個角鬥場,沒有人能保證成功。技巧固然重要,但開放思維和廣角視野更是不可或缺,我們至少要去嘗試,要有追求,要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人生總要豐滿一點。」
2003年,田浩江獲邀赴維羅納圓形競技場演出全新製作的6場《圖蘭朵》,為此他放棄了紐約大都會11場《圖蘭朵》演出的合同。「也許人生只有一次維羅納呢?」 比傳統舞台大四倍的橢圓形舞台,2.5萬個觀眾席位,數千名演員和合唱隊陣容,這裏的一切都令他記憶深刻。「在這座競技場演出《圖蘭朵》,讓我聯想到很多東西,對每個人來說,這個世界都是很不容易的,很多時候要掙扎奮鬥,我也會遇到年輕的歌唱家演出了原本屬於我的角色,這都是殘酷而友好的競爭,也是『你死我活』的角鬥,各行各業都一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