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寧在「2022深圳全球創新人才論壇」上,以《歸去來兮》為主題發表演講。 香港文匯報深圳傳真
◆顏寧早年在清華大學任教時進行科學實驗。 網上圖片

春江水暖鴨先知 知名科學家宣布歸國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郭若溪 深圳報道)當今世界,科技競爭日趨激烈,深刻影響國家前途命運。剛剛閉幕的中共二十大上,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並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戰略進行「三位一體」統籌安排,共同服務創新型國家建設。總書記的話音剛落,深圳便有好消息傳出。中國知名結構生物學家顏寧在11月1日舉行的「2022深圳全球創新人才論壇」上透露,她即將辭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職,以全職身份回國,協助深圳創建深圳醫學科學院,任創始院長。

春江水暖鴨先知。中共二十大開啟了中國向第二個百年目標奮進的新征程,向來得風氣之先的粵港澳大灣區這一池春水,也因為顏寧的歸來,再次率先迎得人才戰略部署上的先機。

「我的夢想就是經過幾代人的共同努力,在10年、20年之後,在世界生物醫藥的版圖上,深圳將會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在那個時候,希望當大家說起生物醫藥的大灣區,首先想到的就是東半球的這裏。」顏寧還現場公布了人才招聘郵箱,「歡迎大家與我們一起打造生物醫藥的深圳。」

她表示,她已經走過了吸納學習、證明自己的階段,人生的第三階段,她想把自己的所學所感傳遞、幫助、扶持更多人,去打造一方平台,支持更多優秀的學者做出真正原創性的突破,同時探索科研成果轉化的合理機制。

根據官方公布的方案,正在籌建中的深圳醫學科學院,目標是在本世紀中葉成為全球著名醫學研究機構。

「2022深圳全球創新人才論壇」由深圳市委、市政府主辦,線上邀請了包括顏寧在內的7位嘉賓發表演講,顏寧以《歸去來兮》為主題,分享了她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和對人生階段的看法。在她看來,第一個階段是吸納,努力學習充實自己;第二個階段是證明,努力工作去獲得認可;第三個階段就是輸出,把自己的所學所感傳遞給更多人,幫助更多人,扶持更多人。

醫科院全新機制 全球招聘

根據公開報道資料,2009年以來,顏寧以通訊作者身份在國際最有影響力的頂級學術期刊《自然》《科學》《細胞》上發表了22篇論文,其中兩篇被《科學》「年度十大進展」引用。

「在科研上不斷探險是我最癡迷的遊戲,是我生命的底色。」顏寧提到,經過了過去幾十年的積累,現在的她終於比較有信心主動地進入到了第三個階段,「那就是去打造一方平台,去支持更多優秀的學者,應對人類面對的各種健康威脅,挑戰生物醫學的難題,做出真正原創性的突破,回饋社會。」而就在此時,深圳向她伸出了橄欖枝,令她再一次強烈感受到了那種向着夢想努力的興奮和愉悅。

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中明確提出,要求建設全新機制的醫學科學院。2021年3月,深圳市政府正式印發《深圳醫學科學院建設方案》(下稱方案),「全新機制」初露端倪。

根據方案,深圳醫學科學院由市政府設立,登記為市政府舉辦的事業單位,實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理事會是深圳醫學科學院的決策機構,院長是深圳醫學科學院的法定代表人,面向全球招聘,由理事會聘任,實行任期制,全面主持深圳醫學科學院的工作。不定編制,不定級別,實行社會化用人制度。資金來源由政府專項資助、社會資助、轉化收益三部分組成。

深圳醫學科學院將聚焦解決「以健康為中心」的重大科學和關鍵技術問題,主動布局醫學科技重點領域和關鍵技術,主要建設整合型醫學科技協同創新平台、開放型醫學科技資源管理平台、引領型醫學科技基礎支撐平台、創新型醫學科技人才培育平台、智能型醫學科技戰略研究智庫。

打通科研成果轉化順暢聯繫

「這是一所集科研轉化、學生培養、經費資助等若干功能於一體的新型研發機構。」顏寧在演講中還用一個自己的實驗室和藥企合作探索藥物機制的例子表示,基礎研究與藥和醫密不可分,她的實驗室與世界著名藥企有緊密合作,這是現代製藥業的一個大趨勢,而「從病床到實驗室,再到製藥公司,再回到病床,打通這個端到端的順暢聯繫,也正是深圳醫科院的一個重要使命。」

「我的夢想就是經過幾代人的共同努力,在10年、20年之後,在世界生物醫藥的版圖上,深圳將會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顏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