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權支持者在最高法院前示威,控訴哈佛的收生標準存有種族考量。 法新社

美國最高法院前日開始審理,哈佛大學與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涉嫌歧視亞裔及白人學生一案。開庭首日控辯雙方便展開近5小時的馬拉松式激烈辯論,由於保守派佔有人數優勢,外界認為法院有可能推翻超過40年來優待非裔和拉丁裔學生的規定,成為繼墮胎權案後美國最重要的裁決之一。

「逆向歧視」損害亞裔權利

非牟利學生組織「學生公平入學」(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SFFA)早於2014年入稟法院,控訴哈佛大學在招生過程中,將族裔背景納入錄取標準,產生「逆向歧視」損害亞裔群體權利。哈佛大學在2019年和2020年分別贏得初審和第一巡迴上訴法院上訴,組織2021年上訴至最高法院,預計明年春季將有宣判結果。

在前日的辯論中,首席大法官羅伯茲在庭上對辯方直言,「你(辯方)認為種族考量的必要性是在於要確保校園種族多元、提供理想的教育,但種族考量總會在某個時間點不再重要。」保守派大法官巴瑞特甚至稱,區分種族很危險且必須有終點。

不過亦有大法官傾向支持校方。例如首位非裔女性大法官傑克森表示,種族考量無異於校方考慮的其他40幾種招生因素,「他們會完整評估申請者。」她呼籲大法官抱持憲法原典主義。

分析指出,大法官討論的一大關鍵可能是學校是否曾經認真評估以「種族中立」(Race-neutral)的替代方案取代現行的平權措施,讓學生人口照樣達到多元化目標,例如考慮出身環境、學生父母是否上過大學,或者擴大提供獎助金。◆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