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調查發現九成受訪者無法於郊遊時擺脫使用即棄塑膠物品。 香港文匯報記者張弦 攝
家長及其子女對管制 即棄塑膠物品抗拒態度

管制即棄膠產品 家長肉緊過子女

疫情下更多市民選擇遊山玩水放鬆心情,然而在親近大自然的同時,不少人亦在郊外地方遺留塑膠垃圾。有關注團體調查發現,逾半受訪市民有減塑、保護環境及大自然的意識,亦同意「山野不留痕」的概念,但多達90%受訪者無法於郊遊時擺脫使用即棄塑膠物品,反映「知易行難」的實況。調查亦發現,兒童及青少年對管制即棄塑膠物品的認同程度比家長低,相信與他們傾向追求「便利的生活」有關。團體建議家庭從小教育青少年減少使用即棄塑膠物品,亦建議政府在郊遊地點提供添水、清潔等配套,為市民創造減少購買及使用即棄塑膠物品的有利條件。◆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弦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於今年8月至9月成功訪問了近2,000名6歲至24歲兒童、青少年及其家長郊遊時使用塑膠物品的意識和習慣,昨日發布的結果顯示受訪者普遍具有減塑環保意識。57.5%受訪者認為自己是一個環保的人、72.8%人知悉「山野不留痕」;但同時亦有約半數受訪者認為不使用即棄塑膠物品會帶來不便,23%受訪者則認為自己力量不足以帶來改變而放棄「走塑」。而在郊遊時,只有8.9%受訪者不會使用任何即棄塑膠物品。

調查亦指,約半數受訪者已有管制即棄塑膠物品的想法,但兒童及青少年對其認同程度較家長低,相信與他們傾向追求「便利的生活」有關。

團體倡增家庭教育 減用即棄塑膠

團體表示,調查結果反映家長的環保意識比青少年強,因此家長要多點培養子女的環保意識和習慣,建立自備食物盒及餐具的走塑文化,從小教育青少年減少使用即棄塑膠物品,政府亦需繼續推動市民在戶外活動時進行綠色減碳的實踐,以及在一些可提供配套的郊遊地點提供添水、清潔、共享物資的安排。

對於政府已立法於今年底把膠袋徵費提高至1元,團體建議定期檢視成效,再積極研究是否需要繼續增加徵費數額,帶來更大的減塑效果。

現年19歲的張小姐經常於日常生活實踐環保,選擇乘搭較低碳的交通工具等。她表示,疫情後人們多了郊遊的機會,直接增加了即棄塑膠垃圾數量,尤其在節日前後更為嚴重。她指曾於中秋節後在南丫島執拾了15公斤垃圾,大部分是食物包裝袋和即棄餐具,「無論在山上抑或沙灘上都會見到大量即棄塑膠垃圾。」

張小姐呼籲大眾盡量減少使用即棄塑膠用品,即使產生了垃圾亦要自行帶回家處理,且盡量自備餐具和水樽。她同時建議政府推出更多管制性的法例,例如要求餐廳不能提供即棄吸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