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珍糕 網上圖片

最近,胃不好,自製八珍糕調理,八珍糕原來叫八仙糕,首載於明代御醫陳實功所撰的《外科正宗》:「治癰疽脾胃虛弱,精神短少,飲食無味,食不作飢,及平常無病、久病但脾虛食少、嘔洩者並妙。」

陳實功對八仙糕的作用描述是:「但遇知覺飢時,隨用數條甚便,服至百日,輕身耐老,壯助元陽,培養脾胃,妙難盡述。」

意思是說一個人服用八仙糕一段時間以後,他就會感到神清氣爽、元氣大增,其中絕妙之處難以盡述,按照我的親身經歷來看,的確是無一字虛假。

這麼好的方子當然也有少不人識貨,清朝御醫就將改良過的八珍糕獻給乾隆。由清宮脈案及《用藥底薄》獲悉,乾隆自50多歲始,藥膳中就經常有八珍糕,如果沒有了,就親自朱批配方讓太監們趕快去做,用以養脾去膩,攝養延年,足見長壽皇帝對其的珍愛。

乾隆四十四年乾隆親下御旨:「叫你們做『八珍糕』,所用之物:人參二錢、茯苓二両、山藥二両、扁豆二両、薏米二両(炒)、芡米二両、建蓮二両(肉)、粳米四両、糯米四両,共為極細加白糖八両,合勻,蒸糕。具係藥房碾麵,碾得麵時,總管肖雲鵬、張順、太監胡世傑、藥房總管首領田福、堂官陳世琯看着蒸糕。蒸得時晾涼了,每日隨着熬茶時送,記此。」

乾隆吃了好,慈禧也有同樣體會。慈禧素來貪圖享受,吃多了山珍海味,膏梁厚膩,致使脾胃過早受傷,至光緒六年,屢見「飲食運化不利,大便微溏而黏」,太醫李德立主擬八珍糕進服,結果也是很讓「慈禧」滿意。

光緒六年九月十三日,李德立擬:八珍糕:茯苓、蓮子(去心)、芡實、扁豆、薏苡仁、藕粉各二両,白朮、山藥各五両。共研極細麵,加白糖,分両酌量,兌之為糕。——張京春《走進清宮學養生》

到了現代,養生者更是把八珍糕奉為「千年養生第一糕」,其實,綜合分析下八珍糕的配方,它選用的多為藥食同源之品,而當它們組合在一起,則成為了調養脾胃的強大力量。

人參是補中益氣的良藥,常常用於治療脾肺虛弱、氣短心悸、食少便溏、虛喘咳嗽、內熱消渴等症。

白朮是中醫常用之品,它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功能。

在八珍糕裏面,白朮和人參協同作戰,共同滋補脾陽,它們是這個方子裏面補中益氣的核心力量。

茯苓是祛濕的藥物,具有補脾的作用。

薏苡仁有健脾利水、利濕除痹、清熱排膿的功效。

茯苓祛濕,藥性是向上走的;薏苡仁祛濕,藥性是向下走的。這兩味藥一上一下,一升一降,一起用力,就會使人體內的圓運轉起來。

蓮子肉具有清心醒脾、安神明目、補中養神作用;芡實具有固腎澀精、補脾止洩的作用;山藥有健脾補肺、固腎益精的作用。白扁豆具有補脾和中、化濕消暑的作用。◆香港註冊中醫師 楊沃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