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盧靜怡、敖敏輝 廣州報道)中共二十大報告就「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作出專章部署,將「科教興國」放在了突出位置。報告中關於教育的論述目標清晰、催人奮進,在教育界人士中反響熱烈。在開設有「港澳子弟班」的廣東華僑中學擔任校長的李子良認為,學校將致力培養兼具中華情懷與國際視野的灣區未來人才、創新人才,為建設教育強國、人才強國貢獻一份力量。
廣東華僑中學是廣州市率先設立首個公辦性質高中「港澳子弟班」的公辦學校。學校特別開設了書法課、國學課、愛國教育相關課程,特別注重培養港澳學生愛國、愛家、愛校、愛班的品行。聆聽二十大報告後,李子良表示,學校將堅持創新人才培養方向,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不斷提高基礎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為建設教育強國、人才強國貢獻力量。
校園文化節和廣播操融入傳統文化
位於大灣區核心區域的佛山市順德區拔萃實驗學校,是一所九年一貫制民辦實驗類學校。學校負責人接受採訪時表示,一直以來,學校堅持立德樹人,始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理念,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並有大量創新實踐。「學校既重視學生國際視野的拓展,也非常重視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拔萃實驗學校校長張娟紅說。
比如,學校每學年會有六大校園文化節。其中,「至善節」活動通過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獻愛心實踐,弘揚至正至善的傳統美德;「讀書節」通過詩詞大會、百人書法大賽等活動學習和領悟中國傳統文化;「體藝節」中,學子用古箏、琵琶等中國傳統器樂在晚會上演奏經典曲目。
拔萃實驗學校的廣播操也非常有特色,整套廣播操融入了功夫、粵劇等具有佛山特色的文化,將傳統的藝術表演形式與現代的健身運動融合起來,既提高了同學們做廣播操的興趣,也讓同學們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家長:冀學校助學生建立學習自主性
香港家長鍾偉昌的孩子就在廣州求學。作為家長,鍾偉昌心中理想的教育就是培育學生要愛國、要有大局觀。「我希望學校可以做到有教無類,要多元化發展。不能只追逐分數,要盡量啟發學生們的潛能,建立他們對學習的自主性。」他對目前孩子就讀的廣州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學校感到滿意。鍾偉昌稱,未來充滿無限挑戰,而學習並不止在學校。「能教育學生抱有持續進修、終身學習的心態,以適應多變的未來,我覺得這是最重要的。」
「希望未來基礎教育能讓不同個性的學生都得到發展。」鍾偉昌認為,因材施教很重要。「十隻手指有長短,不是每個學生,都是學術鑽研的材料,全方面培育人才可以讓不同學生都有自己的路。」鍾偉昌也建議,教育部門可以考慮在多個領域增加獎學金作為激勵制度。「我在國外讀書,經常得到獎學金、書券。雖然不多,但也是一種鼓勵。」
港生小陳目前正在廣州番禺一家港資教育集團上初中,小陳的媽媽徐女士表示,讀到二十大報告中「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這些論述,倍感振奮,更增添了讓孩子在內地受教育的信心。
她表示,近幾年,粵港澳大灣區在推動教育融合、發展優質教育方面已經有了明顯的進展。「比如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已經落戶,其學科設置非常特別,在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方面,相信未來會有很多成果。」徐女士指,香港高校來大灣區內地辦學,是大灣區融合的重要方面,亦是國家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具體表現。「我們看好國家教育的未來。我非常希望孩子在未來能夠進入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學習,這是我們的一個心願。」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強化學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發展,堅持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完善覆蓋全學段學生資助體系。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
——習近平在二十大報告中提出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