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住宅半保育」模式 規劃設計配合周邊環境
大型都市用地日趨緊張,如何平衡住宅與保育需求,成為備受關注的議題。新加坡建屋發展局昨日宣布,將在烏魯班丹東部杜佛森林地區,興建約3,000個預購組屋單位,首批1,330個單位將在下月發售。今次新建組屋區的特色,正是在於最大限度保留森林地區的原有生態環境,將其與住宅區緊密結合,讓居民享受親近自然的生活。
新建組屋區許多規劃都注重配合周邊環境,例如較靠近烏魯班丹水道的組屋,將會較後方組屋稍矮,方便居民享受到烏魯班丹水道的風景。所有大廈也會有高樓天台和空中花園。建屋局還與國家水務局和國家公園委員會密切合作,沿着烏魯班丹水道建立一條綠色走廊,部分路段寬度可達40米。
600米高空跑道賞風光
組屋區將有5公頃綠地,其中包括一個1.2公頃的自然公園,以保留該地段原有的自然溪流和大部分花草樹木。這些綠地配合沿着烏魯班丹的綠色走廊,為野生動物保留良好棲息環境,諸如易危物種灰鷺和瀕危物種亞洲軟殼龜等物種,都可在公園內生活,與人類和諧共處。
組屋區的特色設計還包括眾多健身設施,在連接3座組屋34層的天橋,將會有長600米的高空跑道,讓居民可在高樓跑步或散步,從跑道就能看到中央集水區和南部瀕水區景色。 組屋內也將有一條300米的治療散步道,以閉環路徑方式設計,降低認知障礙症患者等特殊群體的迷路風險。
緊貼地鐵站 減少泊車場
至於交通及生活設施,建屋局計劃將組屋區與附近的杜佛地鐵站緊密相連,同時減少選定區域泊車場數量,作為公共設施和綠化空間。組屋內各項設施包括多間商店、食肆、超市、遊樂場和社區廣場,能讓組屋區新居民和附近的居民受惠。
早在2003年,烏魯班丹地區就在新加坡市政規劃中被列為住宅用地。建屋局最初打算將整座杜佛森林用作發展公共住宅,不過在公眾建議下,相關計劃於去年7月修訂,改變為「一半住宅一半保育」模式,東部約11公頃土地開發作興建組屋,西部的森林則會保留10年,再重新審視開發方案。
「綠意盎然優質生活環境」
建屋局負責城市設計的研究及規劃司負責人林抒穎表示,「以『打造理想家園』為主題,我們會在烏魯班丹建設綠意盎然和優質的生活環境, 為居民提供5公頃的綠地,以及許多有益身心健康的設施。我們希望這些設施能鼓勵居民過上更健康、積極和充實的生活。」 ◆綜合報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