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依江)提及「風球」,會帶來何種感覺與想像?iisuArt Space將於明日(13日)起推出首展「荷李活233號風球」,展出生活在香港、內地及倫敦的5位青年藝術家陳元隆、丛文佳、林嘉儀、管玉、楊婉近20件畫作,以虛擬氣候警示展開想像,呈現一場視覺藝術的風暴歷險。
策展人Amber Liu希望以香港人熟悉的「風球」意象,帶出年輕藝術家們對於漫長疫情、自然災害、時代變革、科技不斷更新換代的時代之思考與回應:「『風球』席捲、肆虐、摧毀之後,萬象能否甦醒更新?經歷混亂秩序、激烈碰撞後,能否出現新世界、新秩序?」
5位藝術家大多出生於90年代,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但相通之處是他們都運用了強烈的色彩,去描繪自己對於氣候環境、時代與未來的個體感受。陳元龍的作品《蝴蝶效應》,隱喻和預警着全球氣候危機,他使用圓柱形、球形、圓錐形構成畫面,具有透視感;管玉以植物和動物作為畫面中心焦點;丛文佳以和諧色彩與絲綢般的光感呈現流暢、和平安寧的畫面,像是風球過境後的景象;楊婉則以海浪來表現颱風的來到與流逝。香港藝術家林嘉儀受邀創作的作品,則描繪了香港這座城市及生活在這裏的人在經歷強勁颱風來襲時的狀態。
「雷生春」模型展現飄搖感
本次展覽中亦有一件特別的動力裝置作品「No.X Storm Signal」,設置於荷李活道與水坑口街的交界處櫥窗內展示,由特邀藝術家黎薇設計。藝術家按照1:10的建築比例以積木搭出香港著名唐樓「雷生春」,積木之木料是由志記鎅木場提供,作品在動力裝置驅使下不斷搖晃,展現出強勁颱風來襲時風雨飄搖的不安感,引得不少途徑的人們駐足欣賞。
此次展覽為iisuArt Space(一束空間)開幕首展,策展人Amber Liu表示,她希望這個空間可以為年輕藝術家提供更多展覽機會,亦成為年輕藝術愛好者聚集的地方,她介紹該空間除展廳外亦設置了一個互動空間:「之後我們也會舉辦一系列多元化公眾活動,包括藝術家沙龍對談、藝術電影放映會、藝術工作坊等,增加展覽的全新互動體驗感,向社會各界傳播香港嶄新藝術空間的創意精神。」
展覽:「荷李活233號風球」/時間:2022年10月13日至11月12日(周二至周日,11:00-21:30)/地址:荷李活道233號2樓(免費觀展)
記者:黃依江
拍攝:黃依江
剪輯:龔友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