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說過清朝順治帝繼位背後的故事,本想說回茶葉的故事,恰逢朋友追問故事後續,只好又再寫一篇。

話說順治帝繼位後,由正白旗旗主多爾袞和鑲藍旗旗主濟爾哈朗輔政,反而皇太極的長子、正藍旗旗主豪格四大皆空,被多爾袞不斷打壓。之前我們提過,豪格在順治元年就被部下告發他背地裏說多爾袞的壞話,結果「削爵」。同年十月,當順治大封諸王時,也念在豪格平定中原有功,所以恢復他的爵位。

之後豪格再一次帶兵出征,攻佔陝西、四川等地,張獻忠就是死於豪格之手。班師回朝後,由於部將謊報功勞,加上任用了罪人的弟弟,被多爾袞借題發揮,二月回到北京時順治還在太和殿設宴慰勞,不久就鋃鐺入獄,三月時「薨」。

至於在兩次汗位繼承中佔重要位置的代善,則在宮廷中安穩地度過餘生,一來他輩分高,是努爾哈赤的第二子,沒人敢動他之餘,無論是努爾哈赤還是皇太極死,議政王大臣會議都是由他召開,大家都得給他面子;二來他勢力大,手執正紅、鑲紅兩旗,連多爾袞都忌他三分,所以代善能夠在順治五年善終,享年66歲,由兒子滿達海襲爵。順帶一提,金庸小說《鹿鼎記》中,韋小寶的老友康親王傑書,就是代善的孫子。

接下來就是另一主角多爾袞。在順治初年,身為攝政王的多爾袞可說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三兩下手勢就弄死了競爭對手豪格,手握大權至順治七年,因身體不適而帶了大批王公貴族到邊外狩獵,結果12月就在邊外死掉,終年才39歲。

多爾袞死掉的消息傳回北京,一開始順治帝非常悲傷,史載「震悼」,除了帶着大臣到東直門外迎接靈柩,還追封多爾袞為「懋德修道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廟號成宗。不過,人走茶涼,蘇克薩哈,也就是順治臨終前任命的四位輔政大臣之一,後來被鰲拜處決那位,告發多爾袞曾經有心謀逆,然後濟爾哈朗帶頭翻舊賬,指多爾袞專政,不讓同為輔政大臣的濟爾哈朗處理朝政,還迫死了豪格。就這樣,順治推翻了一年前對多爾袞的評價,「詔削爵,撤廟享」,多爾袞在順治、康熙兩朝,都被定性為奸臣。既然多爾袞是奸臣,那翻案後的豪格自然就是忠臣,於是豪格又被追封為和碩肅親王。

到了乾隆年間,相關人物都已經逝世,所以又再重新評價一次。乾隆帝認為蘇克薩哈純屬誣告,因當時多爾袞手握大軍,而順治帝年紀尚幼,真的有謀反之心早就動手了,何必要用龍袞來當殮服?反而他盡力輔助順治帝,是明君臣大義,所以幫多爾袞翻案,還他睿親王封號,追諡曰忠,配享太廟。

◆ 布安東(歷史系博士,興趣遊走於中西歷史文化及古典音樂。)

逢星期五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