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便利患者刷國際商業醫保就醫 盧寵茂鼓勵香港醫院參加認證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郭若溪 深圳報道)9月22日,深圳市政府在前海舉行《醫院質量國際認證標準(2021版)》(下稱「國際標準(2021版)」)發布會。國際標準(2021版)由深圳市衞健醫院評審評價研究中心編制完成,並於2022年2月獲得國際醫療質量協會外部評審會(ISQua EEA)的權威認證,成為全國首個經國際認證的醫院評審標準,將在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推廣應用。
目前,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等四家公立醫院已計劃「嘗頭啖湯」,在近期率先參加評審。據透露,港澳醫療機構也將盡快啟動該標準的認證評審工作,助推灣區醫療同質化和跨境醫療服務規則銜接。
隨着中國的國際交流日益頻繁,越來越多中國內地居民或境外人士需要使用國際商業保險在內地就醫,而內地很多醫療機構為了得到國際商業保險機構的認可,往往需要逐家與國際保險公司談判、簽約。為了加強醫療質量管理,以往國內不少醫院會主動參加美國國際醫療衞生機構認證聯合委員會(JCI)、澳洲醫療服務標準委員會(ACHS)等國際認證,截至2018年7月,內地就有100家醫院通過美國JCI認證,其中公立醫院49家。
利跨境醫療服務規則銜接
深圳市衞健醫院評審評價研究中心理事長徐小平受訪時表示,過去香港、澳門都通過了ACHS的國際認證,現在國際標準(2021版)發布後,不僅將有利於我國的高水平醫療機構使用「國產標準」融入國際,尤其是直接獲得國際商業保險機構的認可,使購買了國際保險的客戶直接使用商業醫保,在通過該標準認證的醫院看病。
同時,隨着粵港澳大灣區的融合發展,港澳和內地醫療跨境銜接已成為一個緊迫的需求,國際標準(2021版)可在包括港澳醫院在內的大灣區醫療機構推廣應用,推進大灣區醫療同質化和跨境醫療服務規則銜接。「港澳醫療機構也可以通過這個標準進一步沿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走向國際,讓我們整個中國的標準得到國際認可。」徐小平說。
港澳醫療機構將啟動認證評審
目前,深圳已有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深圳醫院、深圳市龍華區人民醫院4家公立醫院計劃「嘗頭啖湯」,在近期率先參加評審。
香港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亦鼓勵香港公營、私家醫院參加,他線上致辭中提到,該標準可在香港、澳門的醫院推廣,推動大灣區醫療服務同質化。「醫院評審認證對醫療質量及安全標準至為重要,亦是國際醫療保險認可支付依據。國家三甲評審制度是一個嚴謹而標準極高的醫院評審制度,但國際間普遍缺乏認識。香港和澳門特區的醫院以往一般是推行國際認證例如澳洲ACHS評審,因而大灣區醫院評審評價標準未能同質化。香港特區政府醫務衞生局支持香港醫院管理局與各私家醫院積極參與新建立的醫院質量國際認證標準,加快融入健康灣區,更要以香港作為窗口向國際示範新標準。」
負責管轄香港所有公立醫院的香港醫管局主席范鴻齡在致辭中也表示,香港是粵港澳大灣區一分子,香港醫管局一定會配合香港醫務衞生局全力支持並參與深圳的醫院評審體系。
徐小平表示,香港、澳門也已計劃推動港澳兩地公立及私立醫院通過該認證評審,屆時粵港澳大灣區九個城市的醫療質量將有望實現同質化、一體化。
據徐小平介紹,國際標準(2021版)融貫中西,是「三甲」標準的升級以及與國際標準的融合。深圳市衞健醫院評審評價研究中心在國家《三級醫院評審標準(2020年版)》、國家《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實施細則 (2011年版)》的基礎上,按照「標準只升不降」的原則,參考國際相關文獻,對照國際醫療質量協會(ISQua)的要求和原則,歷時近一年編制而成。
該標準分為3章(醫院功能與任務、醫療服務與質量安全、醫院管理與運營),共186款評價條目,每款評價結果分為5個等級(優秀、良好、達標、不達標和不適),每四年評審一次,強調持續改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