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主力研究公司管治與金融政策,他認為香港金融市場長遠不進則退。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普華永道香港企業客戶主管合夥人黃煒邦:中概股回歸和新經濟企業將繼續成為上市活動的主要推動力。
德勤中國華南區主管合夥人歐振興:香港可以藉自身的國際地位,對接內地的綠色標準與國際接軌。

加快法規改革 開發更多人民幣投資產品

香港作為聯通內地與世界的橋樑,其政策和法規需要與時並進。除了可供互聯互通的產品種類需繼續增加,當中更有建議爭取財富管理等不同類型產品的投資、人民幣計價的投資產品如在內地發行又或投資企業債等,讓本港與內地進一步深化互聯互通機制,發掘大灣區機遇。除了深化投資類別的領域互聯互通之外,聯通海外市場也可以進一步擴闊到印度、中東、南歐等地,為香港金融業加大拓展商機的版圖,並深化「超級聯繫人」的角色。 ◆香港文匯報記者 曾業俊

主力研究公司管治與金融政策的香港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接受香港文匯報採訪時指出,香港金融市場長遠不進則退,目前產品種類選擇不多,未來應進一步放寬人民幣計價產品,考慮發行內地企業債券,擴大本港的人民幣資金池。本港市場的資金來源地愈來愈縮窄,未來的金融政策及法規除了應考慮大灣區而制訂,亦應探索東盟市場,藉着「背靠祖國」的優勢,吸引其他亞洲資金來港上市,聯繫內地與海外,令市場保持多元活躍。

法規改革需加速配合發展

何順文表示,香港與內地互聯互通是本港金融市場最獨特的優勢,現時最迫切需要修訂金融政策及法規,放寬人民幣計價產品申請,擴大產品種類,並透過香港平台結算,以增加人民幣流通量,同時擴大香港的人民幣資金池,促進人民幣國際化。此外,在產品發展方面,目前香港市場產品範圍狹窄,尤其債券市場仍有待發展,債券產品種類亦少,「北水」來港選擇有限。香港未來可以考慮發行內地企業債券,令資金流通渠道不再簡單集中股票發行或單一貨幣,同時促進外資走入內地,令資金更流通之餘,又可以增加人民幣結算。然而,上述政策建議亦涉及不少風險管理,相信現時本港金融條例及監管仍未能追上,有關方面需要加快檢討相關法規。

事實上,香港是現時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處理全球75%離岸人民幣結算業務,去年經香港銀行處理的人民幣貿易結算量逾7萬億元人民幣。截至今年6月,在香港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超過8,000億元,佔全球離岸人民幣存款約60%。

現時最迫切需要修訂金融政策及法規,放寬人民幣計價產品申請,擴大產品種類,並透過香港平台結算,以增加人民幣流通量,同時擴大香港的人民幣資金池,促進人民幣國際化。

何順文認為,內地資本賬難以在短期內完全開放,相信香港可獲更多機會作為聯通內地與海外的國際平台。目前互聯互通主要聯繫深圳及上海市場,然而對本港最有利及最多配套的市場其實是大灣區,反而香港的「港股通」、「債券通」以往並無就大灣區的實際需要考慮。因此,香港在制訂金融政策及法規方面,未來應要考慮大灣區八千多萬人口的財富資金,無論是政策配套抑或大灣區發展綱領,都應該要令跨境交易發揮更好、更有利互聯互通發展。

拓東南亞市場 吸引新資金

何順文指出,目前香港金融市場的資金及客源逐漸變得狹窄,幾乎完全依賴內地投資者及內地企業,現時內地企業佔本港上市公司約七成多,惟在本港的東南亞投資者及公司上市比例則相當少。此外,印度、中東、南歐等,其實都是未來擴展的新方向,發展空間很大。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以往並未有積極發掘海外新資金及新企業來港。

何順文續說,未來除了要繼續聯繫內地、維持現有海外資金網絡外,亦應採多元發展,探索東盟市場,以香港「背靠祖國」、擁有國際制度及脈絡的獨特優勢,吸引其他海外地區的資金來港上市,促進市場多元活躍。隨着中概股回流潮持續,香港逐漸成為內地企業上市的主要市場,料未來將吸引更多不同來源地的資金,發揮集資功能,如股票用人民幣作價,整個市場規模可以做得更大。

此外,香港的股票市場仍有待完善,部分條例已長期未被檢討。何順文續指,現時在本港購買股票,設有每手最低限額,未來可以考慮開放購買額度,不再逐手買賣,或者買賣數量由市場自行決定,以提高股票市場流通量。另外,隨着港交所早前調高主板上市要求,創業板(GEM)改革近期再受市場關注,現時由GEM轉去主板的門檻亦應該重新檢視。香港金融以股票市場為主,包括集資上市及股票交易,有關條例需要不斷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