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聖潑 廣東省政協常委 北區防火委員會主席
在中央的支持下及特區政府的帶領下,本地科技發展快要開啟一個精彩的新篇章。行政長官李家超較早前出席公開活動致辭時表示,本港青年有未來,香港有未來,本港推動創科要向外搶人才,同時要培育本地人才。這裏有三點啟示:一、人才不一定香港土生土長,甚至不一定是香港永久性居民,最重要是他們有真才實學;二、非本地的人才要「搶」;三、人才始終需要本地培育,這是為了長遠計。
特區政府推出的優才計劃,讓擁有廣闊視野和優秀技能的人才來港發展事業和定居,有助香港充分發揮優勢,緊密連接世界和內地,加強香港作為亞洲國際都會的地位。優才計劃在過去十幾年,吸引了近萬名高端人才來港。根據政府的數字,截至去年,金融及會計服務業和資訊科技及電訊業獲分配名額最多,分別為2,264和2,188。其次是建築、測量、工程及建造業,有704人。學術研究和教育也有579人。通過優才計劃來港的人才中,約八成是來自內地。優才計劃成效不俗,證明香港有能力、有魅力吸引高端人才。
優才計劃沒有行業限制,主要以個人能力和成就來衡量。優秀人才及專才諮詢委員會在考慮香港的社會經濟需要、候選人的背景及其他相關因素後,就如何最理想地分配名額,向入境處處長提出建議。這樣做的好處是比較靈活,但缺點是缺乏行業針對性,審批過程需時可能較長。
須保持人才供應穩定
為了積極發展創科產業,政府於2018年6月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計劃,為吸納科技人才來港從事研發工作,實施快速處理安排。這項計劃的特色是透過向公司發出配額,按特定要求輸入科技人才。然而,截至2022年3月底,創科署共接獲726個的配額申請,當中620個獲批,63個被拒,43個由申請公司撤回,數目顯然不足以支持大規模的科技發展。事實上,近年受環球經濟表現疲弱拖累,各大科技公司都減少聘請人手。長期聘請頂尖科技專才的谷歌就曾於7月底停止招聘兩星期以檢視人手安排,蘋果公司據報明年會放緩招聘及公司發展,而Netflix已於今年裁減超過400人。內地方面,華為創辦人任正非表示,華為應改變思路和經營方針,從追求規模轉向追求利潤和現金流。龍頭企業尚且如此,可見目前科技行業普遍經營困難。既然科技企業減少招聘,採用公司配額做法的科技人才入境計劃較難吸納更多科技專才。
外來人才的數目始終不穩定,因此香港不能忽略對本地科技人才的培育。一個社會要經濟繁榮,教育就是根基。事實上,香港廣泛推行STEM教育近十年,收到一定的成效。STEM是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目前STEM教育以校本形式進行,旨在培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激發學生對新科技的好奇心。
要提升本地學生能力
STEM教育同時要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能力是現代社會最重要的核心能力,由基本的軟件工程到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進階科技,都需要運用演算法。演算法的根本要義,就是建立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以計算機工程為例,有很多領域都會運用到STEM的核心技能,但在STEM科目中,目前只有數學是6年中學教育的唯一必修科目。有關當局可對此安排作出檢視,進一步強化STEM教育,確保香港學生的競爭力不會被其他地方的學生拋離。期望行政長官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提出優化現行人才入境政策的方案,以及為推動本地科技教育指明方向。在李家超的堅強領導下,相信本地人才必然會有出頭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