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克勤 立法會議員

民建聯成員於9月初分三組出訪東盟五國,共參與超過50場會面或活動,接觸到超過500名當地商界人士和專業人士,也拜會了國家駐當地的大使或總領事。是次外訪取得圓滿成功,成果豐碩超出預期,也拓寬了我們對當地情況的認知。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要建設好「一國兩制」除了胸懷祖國,也要放眼世界,主動走出去增加對世界的見聞和了解,鼓勵外企來香港投資,也要向海外華僑宣講香港故事、中國故事。

東盟已成為香港第二大貿易夥伴,而東盟與內地的很多貿易往來,其實都會有香港的參與。香港與東盟積極建立緊密關係,對香港的長遠發展是有好處的,也是必須的。以我率團訪問的越南和泰國為例,以貿易總額計算,越南是香港第7大貿易夥伴,泰國是第10大。相比之下,英國和德國只排名第11和12位。如單純以香港產品出口計算,越南是第8大夥伴,泰國排第9。在疫情之前,越南和泰國每年都分別有幾萬名旅客訪港。香港同東盟的關係已有良好的基礎,未來的方向應是進一步加強往來,共創繁榮。

今次外訪有兩大收穫。首先是我們難得有機會可以同當地的華商深入交流,了解他們對國家和香港的看法,以及他們遇到的困難,共同探討如何創造新機遇。華商對國家有良好印象,也基本掌握香港的情況,他們普遍認同國家的治港方針。當地華商都認同,社會穩定至關重要,認為實施國安法對於保障香港長期繁榮穩定是有必要的。經貿合作方面,泰國和越南都希望繼續拓展香港的農產品市場。泰國的大米和越南的海產都是當地主要的出口,而香港擁有嚴謹的食品安全制度,只要能夠互相配合,就可以帶動食品的品牌效應。這是我們值得積極探討的發展方向。

第二個收穫是,我們發現原來當地的商界不知道香港有一套成熟的仲裁制度,而這種制度是當地所沒有的。仲裁是在法庭訴訟以外雙方解決爭端的一種有效方法。即使合同中沒有仲裁條款,一旦爭議發生而雙方不希望對簿公堂,雙方也可以共同議定仲裁協議。香港要積極發展成為「一帶一路」的國際仲裁中心,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如有需要也可以使用本港仲裁服務,可以節省打官司所消耗的時間和金錢。與當地相比,香港的專業服務有明顯的優勢,應該多向東盟企業宣傳香港的仲裁服務,而今次外訪我們就成功做到這一點。

另外也有兩個例子值得一提:一個是我在泰國曼谷參觀了一個當地的「潮玩玩具展」,展出的作品都是香港的創意工業設計師出品。參觀的人很多,展覽在當地大受歡迎,可見香港不缺人才,而且有潛質成為國際人才庫。另一個是我們與越南華商見面時,得知他們有意於當地設廠生產中成藥。我們向他們介紹了香港的中成藥註冊制度,並建議當地生產的中成藥可以採用香港的嚴格標準,提高消費者的信心。我們也聯絡了香港中藥界,他們計劃派員到越南與當地的企業接洽,當地華商也有意到訪香港。

我們以「增聯繫、正視聽、促融通、共發展」概括今次出訪的成果,十分高興外訪引起熱烈回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