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法案制約中國高端製造 涉手機電腦服務器超算等
美國最近正式生效的《芯片與科學法案》(下稱《法案》),意在打壓和圍堵中國芯片產業發展。香港文匯報記者近日在深圳舉行的「第十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電博會)上採訪芯片業資深人士,他們指出,《法案》對小於14納米尤其是7納米以下芯片製造行業的衝擊最大,包括國際先進的手機、電腦、服務器和超級電腦等芯片的中國生產將受到很大制約,對大於14納米以上尤其是28納米成熟工藝的生產,暫時影響不大。然而,先進芯片目前只能通過海外採購,專家表示,面臨被「卡脖子」,中國必須想辦法突破。◆圖/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昌鴻
在此次電博會上,銷售配置國產CPU電腦的英眾科技國內銷售總監陳先生告訴記者,該公司電腦採用其兄弟公司兆芯芯片,一台中檔配置電腦價格平均為2,000至3,000元(人民幣,下同),一年銷售幾十萬台,均為線下銷售。目前兆芯研發最先進的芯片運行速度可以對標英特爾i5,這些芯片主要由台積電在台灣生產以及由中芯國際在上海生產。談到《法案》的影響時,他稱,中國先進工藝的電腦、手機、服務器和超級電腦芯片的生產無疑會受到明顯的影響和衝擊。例如華為海思設計的先進性儘管堪比蘋果同類芯片,但在製造上被美國卡脖子,無法生產出來。
他說,目前該公司評估《法案》對兆芯CPU生產的影響,他們在內地做準備,盡量將芯片轉到中芯國際生產,以保證生產的正常交付和安全。目前,內地多家CPU芯片研發和設計企業都將會受到《法案》的影響,包括兆芯、龍芯、飛騰、鯤鵬和申威等,這直接影響到中國先進電腦和服務器等芯片的產製,尤其是超級電腦的芯片。
靠自己補齊短板需時長
深圳從事芯片研究的資深人士李先生告訴記者,中國在芯片設計、製造、設備、基礎材料等領域都存在短板。目前中國28納米以上芯片製造都是成熟工藝,設計和製造問題不大,關鍵是7納米以下芯片受到美國限制,將來肯定會比較麻煩,導致中國先進的手機、電腦和服務器等芯片跟不上市場步伐。目前就《法案》的情況來看,美國似乎仍然允許中國購買美國陣營的先進芯片,但可以預見中國某些產品受到市場認可,美國覺得會影響到他們企業的市場時,又會用各種不公平手法卡中國的脖子。
李先生分析,如果外部能夠正常開放合作的話,以前預計中國可以用10年左右時間追趕,達到比較接近歐美的水平,但現在《法案》限制諸多,而中國的芯片基礎產業比較薄弱,完全靠自己把各個短板都補齊,需要的時間將會大幅延長。
物聯網指紋顯卡等未受影響
不過,記者在電博會採訪獲悉,目前我們日常使用的電子消費產品,使用的芯片一般是28納米以上的成熟工藝,暫時來看《法案》對中國的大規模製造業沒有影響,廣州一家芯片設計企業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研發的指紋芯片是18納米生產工藝,目前未受到影響,其公司正處於發展階段,年收入有五六千萬元。
另一家芯片企業的負責人亦表示,他們研發的物聯網芯片,使用工藝是180納米,用於傳感器、汽車和工業機器等,因此《法案》並不會影響到他們。
記者在中國電子展館,其中一展館負責人表示,他們從事GPU顯卡芯片研發,使用28納米成熟工藝,用於手機和顯卡,《法案》對其未有影響。
不過,記者獲悉,中國電子集團旗下芯片飛騰CPU,採用14納米或者更先進製程工藝, 用於電腦和服務器等,其將會受到美《芯片法案》的影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