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香港不少人一家人或相約三五知己走到戶外賞月或留在家中過節,但盡興過後總會留下大量垃圾。公屋清潔工昨日表示,中秋節過後屋邨的家居垃圾較平日增加了一倍,公共範圍的垃圾亦同樣增加了一倍。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陸頌雄指出,清潔工人工作量龐大卻極難吸納新人入行,促請特區政府向前線清潔工提供辛勞津貼或節日津貼。
今年中秋節撞正周末,不少市民由周六起享受一連三天公眾假期順道與親友歡度佳節。今年港九多個地方有燈飾擺設,吸引不少市民外出賞月慶祝兼「打卡」,惟多個賞月熱點均有大量垃圾遺下,清潔工需要在早上加強清理。其中,維園、西九文化區及維港海濱長廊等地方,昨晨便遺下大量燈籠、熒光棒、吃剩的食物和飲品包裝等,大大增加了清潔工人的負擔。
維園遊人較有公德心
昨日是追月夜,香港文匯報記者晚上先後到維園及金鐘添馬公園近中西區海濱長廊一帶巡查。維園所見,仍聚集了不少一家大小的追月市民,場地四周還算乾淨,亦未見有亂拋垃圾的現象,就算在圾圾桶旁亦不見有垃圾堆積。據在場巡邏的保安員表示,市民非常有秩序和公德心,未見亂拋垃圾現象。
記者其後到中西區海濱長廊一帶亦見到大量市民在附近追月及野餐,現場氣氛寧靜祥和,不時有保安巡查。大部分野餐人士均遵守戶外4人限聚令,附近亦設橫幅提示保持防疫距離,但仍有零星群組出現多人聚集。然而,許多市民在離場前未有帶走所有垃圾,紙巾、膠袋、膠樽、口罩等四處可見。另有小量人士遵循中秋傳統點蠟燭賞玩,但未見有人煲蠟。
康文署昨日提醒市民,在轄下場地(包括公園及泳灘)亂拋垃圾可被罰款1,500元,煲蠟、拋擲物件到樹上或放孔明燈則最高可被判罰款2,000元及監禁14天。
另外,留在家中過節的巿民產生的家居垃圾亦同樣增加。在天水圍天恒邨任職外判清潔工的許姐昨日表示,中秋節過後屋邨的垃圾較之前增加了一倍,「以往邨內一幢大廈的家居垃圾約裝滿4個大垃圾桶,但中秋過後要七八個垃圾桶才裝到;另有不少人於中秋夜在大廈外賞月玩燈籠,公共範圍的垃圾亦同樣增加了一倍。」
不過,由於屋邨嚴格巡查,因此樓梯間和大廈外圍的煲蠟痕跡並不多,「一兩單會有,不是好多,但屬於屋邨範圍的公園等則有較多煲蠟,地上的蠟燭漬要清理十分費時,要踎下鏟走,又要用特別的清潔劑,所以這些節日過後,清潔工人要處理大量垃圾,十分辛苦。」許姐說。
許姐表示,天恒邨有14座大廈,中秋過後工作量大增,而清潔工人上下午共工作8個小時,部分負責清理大廈內的垃圾,其他則包括在屋邨範圍內掃地,以及有工人專責在大廈內外洗地,「一幢大廈由一個清潔工負責,洗地和掃街的有其他清潔工負責,但中秋節後工作量大增,惟外判商不會增加人手清理,工人要加快工作進度,密啲手。」
她直言,該屋邨清潔工人工資偏低,只有1.1萬多元月薪,但工作毫不輕鬆,尤其中秋等節日過後更加辛勞,希望房署及外判商在這些節日後垃圾增多的情況下,能給予清潔工人一些工作津貼,以慰勞工人。
疫下街道衞生大有改善
香港物業服務聯盟主席甄韋喬指出,疫情陰霾下市民減少聚集,中秋過後街道布滿垃圾的情況較幾年前大有改善,加上政府年前早已嚴禁中秋煲蠟行為,令不少公園、屋苑及街道即使在中秋過後也未見垃圾堆積如山,「以往仍然興煲蠟時,中秋過後滿地蠟的情況極為恐怖,即使出動工具起蠟,亦要搞足一個月。自禁煲蠟實施後,情況已大為改善。」
他說,今年中秋過後,市民較多在公園或街道遺留汽水及啤酒罐,還有吃剩的月餅和生果等,不過由於數量不算多,很快已被清潔工人清走了。
【特寫】沙灘遺包裝袋 記者發現垃圾蟲
(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弦)適逢中秋及周末長假,不少家長昨日帶同小朋友去沙灘沐浴陽光和游泳消暑,惟悠閒過後留下的可能是一地垃圾,更令清潔工「頭痕」的是市民煲蠟之後殘留的頑固蠟燭油印。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下午前往深水灣泳灘直擊假期沙灘的衞生情況,現場可見灘邊有不少市民穿着泳衣曬太陽,亦有不少家長帶着小朋友游泳或玩沙。記者發現有外籍人士聚集完之處棄置了垃圾沒有收拾撿走,灘邊設置的垃圾桶附近都堆積有大小包的黑色垃圾袋,記者亦發現沙灘上遺下疑似月餅包裝袋。雖然並無發現市民煲蠟殘留的燒焦了的月餅罐及蠟燭油印,相信只是清潔工已於早上清理好。
家長:煲蠟危險唔衞生
朱女士昨日帶着兩歲兒子來沙灘遊玩放鬆,她指中秋節正日買了個燈籠給小朋友,帶他在家樓下附近玩,沒有允許小朋友煲蠟,亦沒有見到有人煲蠟,「冇人煲蠟就最好啦,又危險又唔衞生!」
梁女士昨日專門帶3歲女兒來海邊遊玩,女兒蹲在沙地上鏟沙,梁女士則在旁邊陪伴及指導。梁女士表示,家長難得有假期,想帶女兒多點出來走動,她指中秋節正日買了燈籠給小朋友玩,沒有煲蠟,亦沒有見到有人煲蠟。她說:「現時屋邨及許多地方都不允許煲蠟了,其實這樣更好,因煲蠟唔衞生,滴到成地都係(蠟燭油印),清潔工人好辛苦,可能要搞好久才可清理乾淨;煲蠟亦唔安全,有火係非常危險,好可能會燒到小朋友。」
元朗雅仕花園又見「垃圾山」
(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濬文)特區政府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早前率領政府多個相關部門在多區進行打擊衞生黑點行動,他在社交網站點名提到,元朗大樹下雅仕花園有一條垃圾路,環境衞生惡劣,食環署已向業主發出通知書要求清理。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到上址查看,發現仍有大量紙皮堆積,部分物件用帆布遮蓋着。
卓永興上周在社交網站發文,指8月下旬收到元朗居民舉報在雅仕花園內有垃圾路。報料人指同村有人將垃圾搬回村,鋪成差不多20米長的垃圾路,吸引蛇蟲鼠蟻,嚴重影響環境衞生。卓永興表示,有關地點屬私人物業,食環署已按《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向業主發出通知書,要求進入有關處所,而業主其後已開始清理垃圾。
他還表示,在元朗民政處協調和食環署進行特別清理行動後,垃圾路已不復存在,對附近居民造成的困擾亦已移除。他同時貼出清潔前及後的相片作對比。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前往上址查看,發現重新再堆起「紙皮山」,而紙皮就較「新鮮」,亦有部分物件以帆布遮蓋着,整條紙皮路擋着地下住戶的大門。而在雅仕花園不遠處,有個垃圾棄置站,打理得較為整齊乾淨。
【特稿】月餅盒回收年增兩三成
(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禮願)中秋佳節過後,月餅盒湧現,惟隨着市民的環保意識提高,不少人在中秋翌日陸續將月餅盒拿到回收站,相信之後幾天會收到更多月餅盒。營運「綠在天后」及「綠在西營盤」的121C回收社主席陳捷貴昨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兩間店於昨日共收到逾200個月餅盒,當中「綠在天后」收到逾百個金屬月餅盒,較去年多30%。同樣收到逾百多個回收月餅包裝盒的「綠在西營盤」,則以迷你月餅紙盒為主,惟盒內有不少塑膠包裝, 而金屬月餅盒反而較少,但整體收到的月餅包裝回收數量較去年增20%。
陳捷貴直言,兩店在佳節後第一天收到的中秋回收物均較去年為多,相信隨後幾天會收到更多,反映市民的環保意識有所提升。
天水圍西營盤紙質盒居多
天水圍南分區委員會副主席司徒駿軒表示,據他了解「綠在朗屏」昨日共收到約100個月餅盒,當中70%紙盒,其餘則為鐵盒,「今年多了月餅製造商以紙質製造月餅盒代替鐵盒,顯示愈來愈多生產商明白到紙質月餅盒較易循環再造,共同出一分力保護地球。」
由2015年起,環保署以公開招標方式委聘非牟利團體營辦「回收環保站」(前稱「綠在區區」)。 「回收環保站」透過不同的回收計劃和教育活動,積極聯繫區內屋苑和物業管理公司,建立服務網絡,並在區內設立回收流動點,派出回收車支援區內收集可回收物。環保署網頁顯示,截至去年8月,全港已有11個「回收環保站」投入服務,累計收集逾13,500公噸可回收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