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營地位置」成消費決策首因 今年內地市場規模料達528億元
香港文匯報訊 據中新社報道,以森林為朋、與綠草相伴、觀日出日落、賞斗轉星河…… 月已圓,中秋至,中國民眾「山系生活」炫中秋,解鎖賞月「新姿勢」,「微度假」拉滿氛圍感。
中秋節小長假的第二天,巴特爾隨着呼倫貝爾草原上第一縷朝陽走出蒙古包,把清洗乾淨的石頭放進火爐加熱,然後為今天預定蒙古族傳統美食奶桶烤肉的客人們準備食材。
「燒焦的洋葱可提升羊肉的鮮味。」將洋葱切塊,鋪到奶桶底部,再將燒紅的石頭與羊肉一層層相間放入奶桶,最後將大塊胡蘿蔔和土豆放進去,佐以鹽、香菜和啤酒……巴特爾手把手教遊客探尋美味的源頭。
奶桶烤肉封口並小火烤製的一個半小時期間,遊客們可隨着巴特爾去體驗射箭、騎馬,亦可在草原上撒歡兒。奶桶烤肉開蓋後,巴特爾將肉和菜擺好盤,奶桶裏迸發出的香味兒吸引着客人們。食客開餐前每人手握一枚石頭,這是蒙古族必行之禮,以感謝大自然的饋贈。天幕、帳篷,與草原上星星點點的蒙古包在藍天白雲下交相輝映,三五好友坐在一起,聊着天,喝着酒,吃着肉,一天的慢生活就這樣開始了……
馬蜂窩對露營消費決策因素的調查顯示,「營地位置」以86.1%的絕對優勢成為影響露營消費的首要因素,「特色體驗」以52.3%的比例超過「配套設施」等條件成為影響露營消費決策的又一重要因素。
「森系風格」特色體驗受歡迎
從秋冬到春夏,內蒙古大興安嶺彷彿四季都有魔法。叢林深處,人們開着房車、支起帳篷,數百人從現實生活走進真實存在的幻夢中。
「當中秋圓月懸掛於深邃的深林夜空,自然萬象皆於此,這便是最特別的賞月方式。」北京遊客師歌意猶未盡。
2015年,內蒙古大興安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品性採伐,這裏便成為中外遊客不斷追尋的「綠野奇跡」。
露營基地內獨具森系風格,歐美高檔進口拖掛式房車區、木屋別墅區、高檔野外帳篷露營區、自駕車露營區等應有盡有,遊客們分散在森林裏,或垂釣,或漂流,或與可愛的小動物偶遇……
距離營地2公里的517小工隊生活體驗區裏,幾位旅遊者圍着一個小燒烤攤點單,烏力庫瑪林場主任董永勝忙得滿頭大汗,他說,9月15日開始,林區就進入秋季防火期,在那之前還能為遊客們提供擼串服務。
從浙江自駕來的辛楠楠還沒適應森林秋季的清涼,卻一心想與「原始人」來一場驚喜邂逅。「迷宮般的森林盡頭藏着一間小木屋,屋裏有暖黃的燈光,屋外有螢火蟲飛舞,童話裏的森林大概就長這樣吧。」
中國的這一輪露營風潮,在多數參與者看來,或許只是想找到一種對自然的回歸感。
城市露營公園迎來「微醺經濟」
復古天幕、花色毯子、煤油燈、網紅攤位、車隊集市,將無限潮玩貫徹到底。
2022年以來,中國文化和旅遊界積極探索用新產品、新玩法、新理念展示露營新業態。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情況下,以「家門口的旅行」、親近自然野趣為特點的城市周邊露營,成為一種全新的旅遊生活體驗形式。
根據天眼查顯示,中國現有4.7萬家露營相關企業,其中近一半在1年之內成立。
呼和浩特城郊一夜間興起無數城市露營公園,收費以餐位計數,涵蓋食材酒類套餐、露營設備、燒烤工具等。
一杯酒精含量不高的雞尾酒或鮮釀啤酒、浪漫的煙花、輕鬆的音樂,再加上月夜下的歡聚,中秋節假期,呼和浩特市的露營公園再次迎來「微醺經濟」。
「給生活加點『料』。」年輕人渴望色彩、渴望生機、渴望歡聲笑語,以及人與人面對面的交流互動與聚會,「90後」的楊靜認為這是這個小長假最輕鬆的狀態。
《2022年中國露營市場專題洞察》預測,2022年露營市場規模將達到528億元人民幣,2030年將會有2.1億人參與到泛露營活動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