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疫情反彈,企業對前景趨於看淡。反映私營經濟運行情況的標普全球香港採購經理指數(PMI)最新顯示,本港8月份PMI降至51.2,較7月下跌1.1個百分點,雖連續5個月處於50以上的擴張水平,惟8月增長率最慢,為5個月低位。調查反映,近期新冠確診個案上升,導致市場需求放緩,整體增長回軟。由於上月產量與新訂單量升幅都減慢,就業亦進一步減少,企業對未來1年經濟前景再度由好轉淡。有本地廠商認為,在內地未恢復正常通關、歐洲出現能源危機情況下,料明年訂單前景不容樂觀。◆香港文匯報記者 莊程敏
數據反映整體營商環境進一步好轉,企業8月新接訂單較上月增加,惟增速減慢;產出量連續第5個月增加,但增幅是4月以來最低,來自海外及內地的需求和新業務量分別創3個月及10個月最低。而整體需求向好,帶動企業採購活動,並將庫存水平推高至11個月新高;但就業水平連跌兩個月,受訪者表示,為減低成本而減聘人手。另外,企業投入成本持續上升;為減低成本而加價,加幅亦按月擴大。價格而言,目前投入成本的通脹期已超過兩年,但由於員工成本和採購成本的升勢同時減慢,因此整體通脹略有放緩。從企業進一步提高產出價格來看,公司繼續將成本升幅轉嫁於客戶,加價幅度也高於上月。
市場正由本地需求主導
數據亦透露,供應鏈步向穩定。雖然供應商表現連續16個月倒退,但卻是去年12月以來最溫和。營商情緒方面,香港特區私營企業再度由好轉淡,業界普遍憂慮新冠疫情復熾,以及全球經濟轉差。
標普全球市場財智經濟學家Laura Denman表示,近期新冠確診個案激增,着實對本港私營經濟構成下行風險。從8月新增訂單減慢擴張來看,市場需求已然受到影響,但適值調查期間防疫限制並未生變,因此企業還能保住業務增長。Laura Denman續稱,任何防疫措施收緊都可能進一步削減訂單需求,企業顯然面臨確診個案飆升的風險。目前出口以至銷往內地的訂單量同時萎縮,反映市場正由本地需求主導。
眼鏡品牌BIG HORN創辦人及設計總監程永成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出,今年的聖誕訂單已接完,暫時與去年相若,因其客人對今年的情況仍偏向樂觀。不過,程永成對明年的出口看法則不太正面。他指,因為亞洲的貨幣貶值,加上內地仍未正常開放關口,在沒有旅客的情況下,只能靠內循環;而歐洲又正出現能源危機,天然氣、電、水等都有短缺風險,如要由美國輸入天然氣,價格料貴4倍,擔心消費者在負擔昂貴電費後會削弱購物慾。
接明年訂單產品加價15%
另外,程永成又表示,由於疫情關係,內地及本港的貨車都缺少,令原料運上內地要高幾倍費用。而且原料本身的價格亦上漲,因為原料是石油副產品,在石油價格上升下,原料亦會跟隨上升,法國、意大利等地如缺乏天然氣,亦會令其生產成本上升,故最近在接明年的訂單時,已將產品加價15%。
至於本地零售的前景,他坦言,8月在有消費券的加持下,情況較5、6月時好,但較去年8月仍跌約一成,相信與加息令市民供樓負擔加重有關。他希望11月恢復正常通關的傳聞可以實現,將會對本地零售提供更多正面的刺激作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