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近日再宣布實施19項接續政策。圖為工人在車間生產作業。 資料圖片

發改委:供需兩端協同發力 鞏固回升向好勢頭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疫情散發、異常高溫干擾中國經濟復甦進程,國務院近日在此前33條穩經濟一攬子政策落地的基礎上再宣布實施19項接續政策。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楊蔭凱9月5日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受需求不足、疫情衝擊等影響,經濟恢復的基礎仍需進一步鞏固,必須搶抓時間窗口,果斷出台接續政策,合理加大宏觀政策的實施力度。下一步要推動新增的3,000億元(人民幣,下同)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額度、5,000多億元專項債地方結存限額盡快落地並形成實物工作量,同時積極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重大項目建設,促進投資穩定增長,鞏固經濟回升向好勢頭。

8月24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部署穩經濟一攬子政策的接續政策措施,在落實好穩經濟一攬子政策的同時,再實施19項接續政策,形成組合效應,加力鞏固經濟恢復發展基礎。楊蔭凱說,從出台時機看,當前中國經濟正處於企穩回升的重要窗口,三季度出台政策至關重要。下半年是回補二季度疫情損失的關鍵期,也是政策發揮作用的黃金期,必須搶抓時間窗口,果斷出台接續政策,有力保持經濟恢復發展的勢頭。從政策力度看,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政策總體規模合理適度,能夠有力配合銜接形成組合效應,推動經濟加快恢復,同時不搞「大水漫灌」、不預支未來,既利當前,又利長遠。

續為市場主體減負激活力

從政策的重點看,楊蔭凱表示,接續政策從供需兩端協同發力,着力擴大有效需求,促投資帶消費增就業,強化能源供應保障,穩定糧食生產,抓好物流保通保暢,持續為市場主體減負激活力,有利於進一步鞏固經濟恢復的基礎,切實增強發展後勁。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的穩增長接續政策中,要求再增加3,000億元以上的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額度,同時要求依法用好5,000多億元專項債地方結存限額。楊蔭凱稱,此前首批3,000億元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額度已全部完成投放,正加快形成實物工作量。對於新增額度,也要抓住三季度施工黃金期,盡快落實落地。發改委稱正加快向國家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和進出口銀行推薦及對接項目,加快資金的簽約投放和配套融資落實,督促地方提前做好徵地拆遷、採購備貨等準備工作,力爭資金投放到位後就能夠開工建設。

緩繳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

另外,為了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的限額存量,發改委近期已組織地方報送並篩選形成了今年新的一批準備項目清單,總體上能夠滿足5,000多億元限額存量的發行需求,要求地方政府抓緊從準備項目清單中選擇項目安排發行債券;同時,督促各地方依法合規加快推動項目用地、環評、施工許可等報建審批的手續,加快落實徵地拆遷、市政配套等建設條件,爭取專項債資金一到位,項目就能夠開工建設。

展望全年,楊蔭凱說:「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具備足夠的發展韌性,隨着已部署政策措施的落地見效,有理由相信,中國能夠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財政部部長助理歐文漢在吹風會上則強調,下階段財政穩經濟重點是,依法盤活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限額存量,更好發揮專項債券資金撬動作用;緩繳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助力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減負紓困;支持用好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推動重要項目有序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