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環署針對鼠患問題放置多個捕鼠夾。另外亦已開展發泡膠箱回收試驗計劃,加速回收。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特區政府於上月中啟動為期3個月的「打擊衞生黑點計劃」,改善衞生及巿容,食環署亦針對後巷及屋苑等鼠患問題,成立了19隊夜間防治鼠患流動隊。食環署署長楊碧筠昨日出席屯門區議會會議時指出,7月起增設的夜間滅鼠行動成效顯著,今年首7個月捕捉的老鼠較去年同期多逾20%,「利用熱能探測機,找出較多老鼠活躍地點,能針對性加強滅鼠工作,亦加強了夜間滅鼠,成效頗大。」

在昨日的會議上,楊碧筠簡報了食環署的捕鼠成效,指自7月起增設的19隊夜間滅鼠隊伍工作效率理想,他們主要在夜間放置捕鼠器,並運用熱能探測機等科技,找出老鼠活躍度較高地方。她指,今年首7個月捕捉到的老鼠數目較去年同期多約20%,其中屯門新墟在夜間捕捉到的老鼠較日間多37%,又指已將捕鼠器放置在96個食環署街市。

有屯門區議員指出,區內街市堆積大量發泡膠箱,滋生鼠患,造成環境污染,關注食環署的根治方法。另一名區議員則關注19隊夜間防治鼠患流動隊的工作範圍,例如除針對公共地方的鼠患問題外,滅鼠隊會否處理私人住宅範圍的情況。

楊碧筠:將夥私人屋苑治鼠患

楊碧筠回應表示,明白老鼠會四圍走動,鼠患問題廣泛,食環署並非只在公眾地方放置捕鼠器,需聯同其他部門或私人屋苑一同處理,「我們一定要與其他部門及私人屋苑和機構,一同處理鼠患問題。我們並非只在公眾地方放置鼠籠,且會有聯合行動。」

她續指,政府已開展發泡膠箱回收試驗計劃,加速回收進度。而針對非法棄置情況,食環署亦積極採取檢控行動,以達警示作用。她強調,鼠患是食環署重點打擊問題,每年都會舉辦很多不同規模的滅鼠活動,希望各界能加強宣傳教育,改善鼠患問題。

研壓縮滲水辦行政程序

另外,會議亦討論到大廈滲水問題。楊碧筠指,政府正研究壓縮滲水辦的行政程序及引入新技術,加快調查滲水源頭,惟部分個案最終也找不到源頭,建議巿民可先自行解決。「可先與樓上單位協商,看看可否由樓上單位自行檢驗渠管及浴室設備,是否有滲水問題,然後自行解決。這較我們用法例做調查等,可能更快捷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