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行政會議成員、食物及衞生局前局長高永文昨日在接受電台訪問時表示,香港在過去一個月,感染新冠病毒的嚴重及危殆病人已增加兩三倍,醫管局及私家醫院服務受影響,認為不能漠視本港確診趨勢,堅決拒絕「躺平」或「放手由它爆一爆」,必須確保公營醫療體系不被拖垮。他強調新冠疫情「流感化」屬言之尚早,亦不贊成提早解除防疫措施及再放寬社交距離措施,以免拖垮醫療系統。

質疑西方「躺平」付慘重代價

高永文表示,香港社會上現時有兩派聲音,一派較重視社會運作及復常願景,並稱眼前確診數字並不重要,甚至覺得多些人確診可以提高整體免疫水平,且如果達至夠高的疫苗接種率,就可以如部分西方國家一樣,讓疫情穩定,但高永文質疑西方的「躺平」抗疫模式是否真的成功,事實上該些國家在過去兩三年亦付出慘重的傷亡代價。

他提到,部分國家似乎出現新的病毒變種,感染後的症狀並非如外界所料的愈來愈輕。他認為,不能假設可以「放手由它(病毒)爆一爆」,讓病毒發展成流感。對於有人又認為可宣布新冠「流感化」,高永文卻指這屬言之過早,本港長遠要走出新冠,不能放手任由疫情爆發,強調現時並不適合「放手」取消防疫措施。

批有專家言論造成公眾混淆

高永文指出,上月初每日約1,000名確診者入院,現已增至每日約3,000人,反映本港醫療體系瀕臨超負荷,公院已有40%非緊急服務受影響等。香港社會雖有共識要推動疫苗接種,但他不點名批評部分醫學專家及學者主張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可等待新疫苗才椄種,以及疫苗對人體影響等意見,批評相關言論造成公眾對信息會有混淆,亦不利推動疫苗接種。他說:「愈有權威的專家,要明白講一樣嘢出嚟有何用意。如果目前不是強調公立醫院瀕臨崩潰,而是何時可以放寬防疫措施,又或染疫都無甚問題,公眾所接收的信息便會是『為何仍要打?』」

對於特區政府正研究下調「疫苗通行證」涵蓋年齡至5歲,他認為可考慮設立便攜式通行證,方便無手機的兒童使用,「家長帶兒童外出用餐,但這些場所是小朋友易感染新冠的地方。『疫苗通行證』能夠確保兒童接種足夠疫苗並有足夠保護。」

他並指,目前首要是克服疫情,希望疫情過後可完善本港醫療體系,進一步融合香港和大灣區內地城市的醫療系統,發揮好香港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