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 (特約記者 成小智 多倫多報道)加拿大聯邦政府的諮詢組織「物質癮癖應對中心」(CCSA)公布其最新飲酒指引,這次指引不再像過往建議每周飲多少數量酒精屬於安全水平,變成強烈奉勸飲酒愈少愈有益身體,並且力促政府仿照香煙和大麻包裝的做法,規定生產商必須在商品標籤列明飲酒增加身患心臟病、多種癌症和肝硬化風險的警告字句。
新報告指稱成年人的酒精飲用量應設置在每天4至11克(每周28至77克)之間。因此,成年人每周飲酒超過6杯(84克酒精)面對極高風險,而飲3至5杯已經是中風險。在北美洲,一杯啤酒、葡萄酒或雞尾酒含有大約14克酒精。CCSA認為成年人最安全是每周不要飲酒超過2杯,尤其是女性的風險更高。CCSA對比上一次2011年的指引有明顯分別,當年報告建議男性每周不要飲酒超過15杯,而女性則是不超過10杯。
適度飲酒不防心臟病
總部設在渥太華的CCSA利用兩年評審大量有關飲酒的研究,得出即使飲非常少量酒精也可能有害,而且存在引致很多疾病的風險。以癌症為例,CCSA指出至少有7種癌症與飲酒有關,每年涉及近7,000宗癌症死亡案例,包括乳癌、結腸癌、口腔癌、咽喉癌和肝癌。新報告還駁斥適度飲酒可以預防心臟病的觀點,並指出最近的研究發現,酒精是大多數類型心血管疾病的成因。
CCSA指出一般人對酒精的知識有限,所以CCSA呼籲聯邦衞生部規定所有酒精容器均貼上健康警告、營養信息和指示容器內有多少酒精含量。這個報告還指出酒精對國家的影響深遠,尤其是國民健康、醫療系統、刑事司法和社會制度面對極高風險。單就醫療系統而言,酒精每年引致損耗公帑54億加元(約323億港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