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77歲男死者確診初期病徵不明顯,其家人拒絕醫管局讓病人到指定診所領取新冠口服藥的提醒。病人其後情況惡化,於本月1日搶救無效離世。圖為新冠肺炎指定診所﹕九龍灣健康中心。 資料圖片
◆由於啟動「定點醫院」對整體服務影響更大,醫院管理局視之為最後一着。圖為曾改作「定點醫院」的伊利沙伯醫院。 資料圖片

六成染疫長者拒口服藥 醫管局籲服用減死亡風險

繼本月1日單日新增確診宗數破萬後,昨日香港錄得10,426宗單日確診,其中10,222宗為本地感染。在新呈報的7名染疫死亡人士中,個別死者曾延誤就醫。其中,一名77歲男死者上月16日確診,初期病徵不明顯,其家人拒絕醫管局讓病人到指定診所領取新冠口服藥的提醒。病人其後情況惡化,一度無法走路更出現昏迷,於本月1日搶救無效離世。醫管局表示,約六成確診長者對口服藥有誤解,拒絕服用。另外,近日小童確診住院數目大幅上升一倍。醫管局呼籲市民,切勿輕視長者、兒童感染,這些患者即使無病徵,都應使用口服藥,以減低重症死亡風險。

◆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

香港昨日再多7名患者死亡,年齡介乎69歲至94歲,其中3人一針未打,2宗個案有延誤就醫情況。其中,77歲的男死者生前患高血壓、高血脂等,曾打兩針。他在上月16日經核酸檢測發現陽性,CT值約21,兩天後醫管局來電提醒他前往新冠指定診所就醫,其女兒接聽電話時稱其父病情不嚴重,無須前往。其後,男子情況轉差,出現食慾減退、無法走路,至本月1日早上昏迷不醒。救護車到場後發現病人已無心跳呼吸,最終搶救不治。

另一於家中死亡的69歲男子未有接種疫苗,生前獨居,無長期疾病,上月27日曾出現氣促、腹瀉等病徵,但當時未做檢測或求醫,翌日家人探訪時,他已昏迷,後由救護人員宣布死亡,驗屍證實確診。

長者確診後拒絕服藥的情況相當普遍,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昨日表示,目前只有約四成新冠確診長者願意使用口服藥,呼籲長者應盡早服藥,並完成療程。

醫局主動聯絡 僅四成願服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質素及標準)劉家獻表示,局方非常重視高風險確診者的病情。當局方收到病人呈報的資料後,職員會於兩天內主動聯絡5歲以下、60歲以上及免疫力較低人士,詢問他們的病情,以及安排他們親臨或遠程接受治療,並提供新冠口服藥。「醫管局每天會主動打電話給3,000到4,000人(確診者),熱線電話每天也會收到700到800個求助電話,我們也一路增加人手,希望盡快聯絡。」不過,只有約四成人願意服用口服藥。

就有患者家人替患者作出拒絕服藥的決定,劉家獻坦言,醫管局一般透過電話聯絡病人,若由家屬應答,亦只能尊重其決定,但希望市民能夠對疾病和藥物有正確的認知,若不方便前往診所,局方還可安排送藥上門。

老幼確診服藥 愈早效果愈好

近日小童確診住院數目亦大幅上升,截至本月1日,有92名3歲以下染疫幼童入院,是上月初住院人數(41人)的兩倍以上,目前3歲至11歲確診兒童亦有54人留醫。劉家獻強調,長者及幼童等高風險人士確診後應盡快服藥,有的病人認為自己病徵輕微,要等待情況變差才吃藥,屬於誤解,強調愈早服用效果愈好。「已經有幾萬個人服用了新冠口服藥,我們看不到很嚴重的副作用,文獻也證明口服藥是相對安全的,能夠減低入院後八成的死亡風險。」

另外,昨晚政府公布,鑑於沙田、黃大仙、觀塘、南區、屯門多處住宅的污水樣本病毒量較高,房屋署會向相關居民、清潔工和物業管理員工派發快速抗原測試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