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8月31日發布數據顯示,8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回升至49.4%,較7月上升0.4個百分點。圖為山東省日照市的一家體育器械製造企業組裝車間。 新華社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高溫限電、疫情反覆和內需不足拖累內地經濟修復。國家統計局8月31日發布數據顯示,8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回升至49.4%,較7月上升0.4個百分點,景氣水平有所改善,但連續第二個月處於收縮區間。國家統計局表示,中國經濟保持恢復發展態勢,但擴張力度有所減弱,小型企業經營壓力較大。專家認為,當前經濟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恢復基礎不牢固,市場需求持續不足,經濟回升動力偏弱,中小企業壓力較大,保市場主體仍需進一步加強。

國家統計局數據還顯示,疫情下服務業經濟水平下降,8月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非製造業PMI)下降1.2個百分點至51.15%。由於非製造業PMI降幅大於製造業PMI升幅,8月綜合PIM下降0.8個百分點至51.7%,繼續高於榮枯線,顯示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總體延續恢復態勢,但擴張力度減弱。

專家:製造業企業產需兩端持續承壓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研究員張立群分析說,8月製造業PMI指數小幅提高,表明支持經濟回升的力量開始趨強;但指數水平仍處榮枯線以下,表明長期蓄積的經濟下行壓力仍不可低估。調查企業中,反映市場需求不足的佔比達54%,反映原材料成本高的佔48%,表明企業生產經營面對的困難仍然空前嚴峻。

8 月內地多個省份延續着大範圍、長時間高溫天氣,城鄉居民空調用電負荷明顯提升,川渝和長江中下游多省份出現電力供應緊張局面,對工業生產實施了限電節電措施。同時,深圳等重點城市散發疫情不斷出現,加之國際局勢持續緊張,製造業企業產需兩端持續承壓。分項指標看,8月,製造業生產指數持平於7月的49.8%,但明顯低於歷史平均水平;而隨着中秋臨近,以及各項消費政策落生效,近期消費品市場需求加快釋放,企業積極備貨,新訂單指數呈現小幅回升至49.2%。不過,製造業生產和新訂單指數均繼續處於收縮區間,表明產需恢復力度較弱。

在價格方面,購進價格和出廠價格指數雖都有所回升,但連續運行在45%以下,顯著低於上半年均值,表明當前通脹壓力在逐步緩解。國家統計局調查顯示,8月反映原材料成本高的企業佔比為48.4%,比上月下降2.4個百分點,年內首次低於50.0%,反映出企業成本壓力有所緩解。

助中小企業紓困工作還需加強

不同所有制企業看,8月份,大型企業製造業PMI為50.5%,較7月上升0.7個百分點,對宏觀經濟有較強的支撐作用;中型企業PMI為48.9%,雖較上月上升0.4個百分點,仍位於49%以下,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也都運行在49%以下;小型企業PMI為47.6%,不僅運行在48%以下,還較7月下降0.3個百分點。「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疫情影響持續的情況下,中小企業仍面臨較大壓力。」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師文韜認為,中小企業持續偏緊運行,困難較為突出,保市場主體、助力企業紓困工作仍需進一步加強。

文韜還指,當前經濟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恢復基礎不牢固,市場需求持續不足,經濟回升動力偏弱。綜合來看,市場需求整體持續不足,經濟回升動力偏弱。今年以來,中國經濟持續面臨市場需求不足問題,8月儘管消費品製造業需求較好釋放,但受高溫天氣以及疫情多點散發等因素影響,市場需求仍有所偏弱,裝備製造業和高技術製造業的新訂單指數都較7月有所下降,表明新動能需求增速有所放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