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廣濟)港人愈來愈注重綠色生活,不同類型的環保慈善團體應運而生,但「元朗監察議會聯盟」(下稱「聯盟」)踢爆11間環團參與反中亂港惡行,包括借環保之名進行所謂的「慈善籌款」活動,其間散播仇恨香港特區政府的言論;黑暴期間,以垃圾回收站作為據點,播放煽暴電影,鼓動居民參與黑暴活動。香港文匯報記者跟進調查發現,這些環團披着「環保慈善」的「綠色外衣」,過去三年領取數以百萬甚至千萬元的環境及自然保護基金撥款。其中,「綠領行動」3年間的撥款高達1,320萬元;「智在環保」2020/21年度獲得約68萬元政府撥款,但員工薪金開支就佔多達33萬元。聯盟去信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促請特區政府設立機制,以免政府的撥款「養」黑暴分子。環保署昨晚回應香港文匯報查詢時強調,特區政府決不容許,更不會資助任何可能涉及鼓吹「港獨」、煽惑市民仇恨特區政府,或違法的項目或行為,一旦發現,必定依法嚴肅處理。 

◆李月民(小方格視頻)昨日向行政長官李家超反映有黑暴背景的環團獲政府撥款卻進行反政府活動。受訪者截圖

涉事的環團包括:「環保觸覺」、「綠領行動」、「守護大嶼聯盟」、「創建香港」、「香港自然生態論壇」、「龍尾環境教育中心」、「自然脈絡」、「香港海豚保育學會」、「大嶼山愛護水牛協會」、「土地正義聯盟」以及「智在環保」,其中的關鍵人物是「土地正義聯盟」成員、前煽暴派立法會議員朱凱廸,他是集結這些團體的關鍵人物。

設站播片 誣警「濫用暴力」

元朗監察議會聯盟召集人李月民昨日向香港文匯報表示,近年有不少環團在元朗區活躍,其中一個名為「不是垃圾站」的團體早於2016年11月在元朗區設立垃圾回收街站,起初居民不以為意,但到2019年黑暴發生後,居民才發現這些團體的陰謀。

他表示,2019年7月16日晚上,元朗鳳琴街「不是垃圾站」回收街站中有人播放誣告警方濫用暴力的影片,引起現場部分元朗居民公憤,居民隨即趕走了該街站的人員,「其後(前煽暴派立法會議員)林卓廷號召7月21日反攻元朗。」

李月民經調查後發現,「不是垃圾站」的回收街站在朱凱廸議員辦事處的支援下於元朗創辦,其後開設到全港各區。朱凱廸Facebook專頁更顯示,早在2019年4月22日,他號召元朗的反修例巡遊就是以「不是垃圾站」在元朗鳳攸北街休憩處的街站點為集合大本營。

時至今日,朱凱廸、林卓廷等人已被捕,但這些環團餘孽未被剷除,部分團體更一直獲香港特區政府環保署的撥款,其中「環保觸覺」、「綠領行動」、「香港海豚保育學會」以及「智在環保」4間,屬於《稅務條例》第88條獲豁免繳稅的慈善機構及慈善信託。

獲68萬撥款 員工薪水佔33萬

香港特區政府環境及自然保護基金顯示,「綠領行動」過去3個財政年度,共獲1,320萬元基金撥款,該團體的年度財政報告顯示每年的員工薪金多達100萬元;「智在環保」過去3個財政年度共獲680萬元基金撥款,其財政報告則顯示,單是2020/2021年度獲得約68萬元政府撥款,員工薪水開支就有33萬元。

李月民對此表示,過往申請成為免稅慈善機構審核嚴格,但近幾年就特別寬鬆,「註冊一間公司幾千蚊,再搵個會計師,畀2萬至4萬元,快則半年、慢則一年,就可以申請成為慈善團體。」

他指出,成為免稅慈善機構後,就合資格申請各種政府資助,尤其是環保類基金申請相對容易,但對這些團體的行為卻缺乏監管,「近年,部分環團獲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批款起碼10項所謂環保活動,獲得數以千萬元政府公帑撥款,但原來他們攞政府錢反政府,2019年8月5日曾參與大罷工反政府。」

環保署昨晚回應香港文匯報查詢時表示,特區政府決不容許,更不會資助任何可能涉及鼓吹「港獨」、煽惑市民仇恨特區政府,或違法的項目或行為,一旦發現,必定依法嚴肅處理。如有需要,署方會尋求律政司的意見和相關部門的協助,以決定合適的跟進行動。

煽暴撐亂 「罷市」幫兇

(香港文匯報記者 鍾立)多個表面上以環保議題掛帥的環保團體,背後也曾表態支持甚至參與2019年黑暴期間的反政府活動。其中,2019年6月10日,「環保觸覺」、「綠領行動」、「守護大嶼聯盟」、「創建香港」、「香港自然生態論壇」、「龍尾環境教育中心」、「自然脈絡」、「香港海豚保育學會」、「大嶼山愛護水牛協會」、「土地正義聯盟」及「350HK」便發表聯合聲明,聲稱一個公義及民主的社會,有助推動各項環保政策,「過百萬」市民走上街頭,該些環團其後響應「罷市運動」,於當年6月12日停止辦公一天。

社交網站發撐暴帖文

香港文匯報記者翻查有關環團的社交網站,發現部分團體曾發布支持黑暴相關的帖文。當中以由「35+初選」案其中一名被控違反香港國安法涉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的譚凱邦,其創立的「環保觸覺」至為明顯,至少曾於2019年發帖回應當年8月5日、9月2日及11月11日的「三罷」行動,並表明支持所謂「五大訴求、缺一不可」,更以「希望各位都唔好睇小每一個簡單行動、每一個人小小嘅力量,同我哋一齊,放下一天嘅工作,為香港站出來!」等字句煽動各界參與。

「環保觸覺」又曾於2020年5月25日發帖,指《國歌法》將於5月27日在立法會大會恢復二讀辯論,「經過慎重的討論,『環保觸覺』選擇罷工表態。」帖文更表明,「環保觸覺」作為一個本地環保團體,不只是搞搞回收,叫人外賣走塑,更多時要就各項環保政策、議題做研究、提出倡議,「若失去言論自由、資訊自由,倡議工作將無以為繼」云云。 

財務報表「混賬」 外界無從監察

(記者 廣濟)因應香港國安法實施,稅務局已於去年修訂《屬公共性質的慈善機構及信託團體的稅務指南》。如任何團體支持、推廣或從事不利於國家安全的活動,稅務局將不再認定其為慈善團體,並會撤銷根據《稅務條例》第88條給予的豁免繳稅資格。然而,香港文匯報發現在這11個環團中,有4間仍擁有豁免繳稅資格,最令人氣結是有關團體的財務報表未有詳細交代團體如何運用政府的撥款,外界無從監察其運作。

街坊斥「攞納稅人錢反政府」

元朗區街坊謝先生向香港文匯報記者投訴道:「這些團體攞政府錢,仲做埋反政府嘅嘢!」街坊陳太狠批:「真係離晒大譜,我哋納稅人嘅錢,佢哋攞去搞政治!」

元朗一個屋苑曾接受其中一個「問題環團」入屋苑內進行所謂的「慈善籌款」活動,而近期業委會主席才發現該團體有問題,「一早知呢間團體鼓吹罷市罷工嘅話,點都唔會畀佢哋入來。」

香港文匯報記者查閱公開資料,涉事的11個團體中僅一個在其官網公布公司年報,而年報中附帶的財報中並未有清晰交代其收入及開支,令人無從得知政府資助的去向。

元朗監察議會聯盟召集人李月民認為,特區政府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加強對免稅慈善機構監管。首先是入場資格,無論是申請成為免稅慈善機構,還是慈善機構申請各項基金資助,都應審查相關負責人背景,並要求宣誓,及通過計分制度來釐定申請資格,在申請成功後再簽署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承諾書,「咁樣先可以篩走反中亂港分子,對業界予以警示。」

促修例加強監管慈善機構財務

其次是對慈善機構的財務監管,李月民建議,若該機構有接受政府資助,財務報表應單獨核數提交予有關部門。慈善機構財報的規定,同樣應修例改進,「關於政府資助的項目應清楚列明具體名稱及來源,而不是用項目收入等字眼來模糊處理。」

他強調,公眾有權知道這些免稅慈善機構的背景,「可能未必要求所有機構主動公開年報,但至少機構網站應列明公司組織架構,接受了哪些政府資助,市民有權知道自己交的稅給哪些人在用。」

立法會議員葛珮帆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以環保名義從事政治活動本就欠妥,其中還有團體在獲得政府資助的情況下還從事反政府活動則更應徹查,這些事件在2019年社會事件後湧現出來,反映現有制度對免稅慈善機構監管的漏洞,是時候進行檢視,希望現屆特區政府能令公帑用得其所。」

責任編輯: 于丁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