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強指出,「一帶一路」對香港而言有如一個有待發掘的寶藏,當中東南亞在科技、消費等範疇都有龐大發展空間。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馬翠媚)「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活動主論壇環節嘉賓之一的財庫局前局長、科大工商管理學院兼任教授陳家強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出,氣候變化、疫情防控及日趨複雜的國際環境,令「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更加留意到自己國家基建上的不足,更能體會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所帶來的改變及好處,為各地迎來更多投資及商貿機會。他相信論壇可展現香港的獨特優勢,促成不同領域的投資及商貿合作。

中國在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倡議,至今約9年時間,國際大局悄然改寫,當日的願景正點滴轉化為現實。陳家強多年來積極參與推廣「一帶一路」,他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加速演變,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引發前所未見的劇烈競爭, 各國同時面對氣候變化、疫情防控等全球性問題,令「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更加留意到自己國家基建上的不足,更能體會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所帶來的改變及好處。

多邊合作能注入增長動力

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亞太15國在2020年底正式簽署RCEP,成為全球規模最大超級經濟圈,不少分析都認為RCEP有望振興因中美貿易衝突與疫情重挫而枯竭的亞太區域經濟,也將首度促成中日韓市場開放,開啟東北亞與東南亞經濟整合的新時代。

陳家強認為,在後疫情時期,透過粵港澳大灣區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等多邊合作,能為環球經濟注入增長動力,並為各地持續帶來更多投資及商貿機會。他亦相信,未來透過RCEP等合作,有助促進地區性自由貿易,並減低很多關稅,能進一步理順「一帶一路」的生產鏈,及令風險可控。

把握機會 發掘更大市場缺口

陳家強認為本港可以思考如何將項目集資做到市場化,令風險更可控、市場更易接受。他認為,「一帶一路」對香港而言有如一個有待發掘的寶藏,主因東南亞經濟一路起飛,加上人口紅利陸續顯現,中產階級崛起,在科技、消費等範疇都有龐大發展空間。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亦集合了全世界增長最快的國家,所以本港可針對不同市場發展去提供不同投資項目,或帶動整個公營私營的企業合作去發展,相信會找到更大市場的缺口。

截至2022年7月底,中國已與149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2022年上半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額達6.3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7.8%,佔比提高到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