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第二十六屆國際模式識別大會於本月22日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市開幕。在開幕式上,國際模式識別協會主席宣布,該會決定將今年的國際模式識別領域最高獎─傅京孫獎頒授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譚鐵牛(圖),以表彰他在模式識別領域所取得的傑出成就。這是該獎自1988年設立以來,首次授予北美和歐洲地區以外的學者。

傅京孫獎由國際模式識別協會設立,以國際模式識別學科的開拓者、已故美籍華人科學家傅京孫的名字命名,每兩年評審一次。經同行提名、專設的評審委員會評審並經協會理事會批准產生獲獎人,每次獎勵一人,旨在表彰學術成就卓著、為國際模式識別學科發展有突出貢獻的學者,是國際模式識別領域的最高獎項,也是人工智能領域的重要學術獎項,此前共有17位學者獲此殊榮。

模式識別旨在研究和實現人類的感知、識別和判斷能力,是人工智能的基本研究內容。譚鐵牛長期從事模式識別和人工智能相關領域的研究,是虹膜識別、步態識別等模式識別研究的開拓者,其研究成果已被廣泛應用於一些重要的國計民生領域。

譚鐵牛是中科院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巴西科學院外籍院士,曾任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科院自動化所所長和中科院副院長,是我國模式識別和人工智能領域的領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