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化海關關員對出口荔枝實施現場查驗。網上圖片

「小年」沒有貨,「大年」賣不出去。如今,通過科學種植、科學管理、冷鏈保存以及優化供應鏈,荔枝「小年」正逐漸減少。在陳厚彬看來,讓荔枝走向更廣闊的市場,破解「大年」量大價低的難題,要採取多種措施,加大開拓內銷和外銷市場力度。

近日,一批重達19.8噸的「井崗紅糯」荔枝經廣州海關所屬從化海關檢疫監管合格後,裝車發往深圳,搭乘國際貨輪以冷鏈運輸方式運往新加坡。這批由廣州從化華隆果菜保鮮有限公司出口的荔枝,是近年來從化海關出口重量最大的一批荔枝。據介紹,此次出口的「井崗紅糯」在冷鏈保鮮技術下,可保鮮20至30天,穩定性和耐貯性優勢突出,也因此越來越受海外客商的關注。

在陳厚彬看來,全球荔枝的消費需求很大,但鮮果能夠觸及的人口還很少。當前,我國每年荔枝產量超過200萬噸,但70%以上在產區消費。每年出口荔枝1.2萬噸,也主要銷往港澳和東南亞地區。未來,荔枝可開拓的市場空間還很大,特別是在破解了「大小年」難題後,打開銷路十分重要。

他以內銷為例,當前,廣東的荔枝出省主要是依靠航空和陸路貨運。航空貨運對航線依賴要求高,且運輸成本比較高;陸路貨運成本雖不高,但運輸時間長,不利於荔枝保鮮。

「其實包括香港在內,我國高鐵網絡已經十分完善,借助密集、快速的高鐵網,荔枝可以很高效地抵達消費城市。未來與鐵路部門合作,利用高鐵網絡打通荔枝產供銷的快捷通道,應該是重點布局方向。」陳厚彬說。

倡在消費區建銷售基地對接產銷

另外,我國荔枝有幾百個品種,規模種植的也有三十四個品種,但消費者的知曉度很低。陳厚彬建議,一方面,要加強在內地、港澳及海外的荔枝消費普及和宣傳,另一方面,在消費區建立荔枝銷售基地,使得產地和市場直接精準對接,這對穩定產業鏈、供應鏈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