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舉
我的堂兄居住在油麻地的一棟唐樓,對門居住着一個尼泊爾家庭,戶主叫做拿店,對人熱情,經營旅行社生意,家中不斷傳出油炸咖喱角的味道,十分誘人。拿店的廣東話說得很好,現在正學普通話,他說︰「尼泊爾將來會變成一個旅遊業發達的國家,因為中尼鐵路要是建成了,將來,會有很多中國人到尼泊爾旅遊,有做不完的生意。」
尼泊爾人是香港的少數族裔,大約40,000人,佔人口的0.5%。1814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和尼泊爾爆發戰爭,英軍在戰役損兵慘重,並見識到尼泊爾士兵勇猛作戰的品格,翌年雙方簽訂和約,英方遂將昔日的對手納為己用,聘作僱傭兵。1947年,英屬印度解體,誕生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啹喀兵自此正式納入英軍,成為啹喀軍團。二百年來,他們為英國征戰全球各地,包括1948年後派駐香港,他們主要負責邊界防務、阻截非法入境者、駐守越南難民營等等。1997年回歸後,部分人往英國或其他英聯邦國家繼續服役,也有部分人回尼泊爾。
英國1997年時,給予駐香港的啹喀兵英國國籍,也允許他們留在香港,並成為永久居民。一部分啹喀兵退役之後,前往倫敦,不久之後,他們就發現英國人非常歧視少數族裔,他們經常受到欺負,沒有安全感,與香港相比,香港能夠吸納世界各地的人,平等相處,而且在香港有一些尼泊爾社區,例如佐敦道、油麻地、元朗、重慶大廈都會有尼泊爾人聚居,成了非常緊密的小社會。他們經常互相串門,節日裏還會舉行大聚餐,附近有不少尼泊爾人經營的雜貨店和食物店,尼泊爾婦女們可以在店舖前聚集,閒話家常,相當熱鬧。在尖沙咀的重慶大廈,更有出租尼泊爾電影和歌曲CD的服務,香港是一個令尼泊爾人窩心的地方。香港的尼泊爾人多是啹喀兵的家人和子孫,到了今天已經傳到第三代了,主要從事建造業和保安業,少數人經營餐飲業和家庭傭工,積蓄了一些金錢,每隔數年,就會回尼泊爾光宗耀祖,居住3個月左右,然後再回到香港,拚命賺錢,儲蓄夠了,就返回尼泊爾接濟親戚朋友。
這群居住在小區中的三代尼泊爾人,第一代在1997年之前一直負責香港的防衛工作,在新界新田的尼泊爾軍人墳場,就埋葬了500位為港捐軀的啹喀兵。而第二代多是二三十歲時來港,已過了學習語言的黃金時間,大多不懂粵語,他們聚居於有「小尼泊爾」之稱的佐敦和油麻地一帶,經營小生意為生。而他們的下一代,即第三代人,就已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對新生代的居港尼泊爾人來說,和許多少數族裔一樣,學好中文成了最大的出路。他們講廣東話絕對沒有問題,有一些小學生更在中文的小學讀書,學懂了方塊字,大概能掌握一二千個詞語。香港的民建聯更有專責小組的人,聯絡尼泊爾的族群,關係良好。尼泊爾一直受到印度政府的欺侮,而中國對尼泊爾非常友好,所以,在香港的尼泊爾人有親中國的傾向。
拿店非常關心中國使用盾構機挖掘穿過喜馬拉雅山的隧道的進展。4,300噸的京華號隧道盾構機擔負着建設隧道的責任。它將挖掘位於喜馬拉雅山區的世界第一高峰聖母峰(珠穆朗瑪峰)隧道,然後在隧道中尼鐵路穿過聖母峰抵達尼泊爾。喜馬拉雅山是兩塊大陸板塊碰撞完成造山運動,斷裂的岩石層非常堅硬而且細碎,還會流出很多地下水,造成了工程的難題。它的挖掘直徑達16米,有了這個設備,大大降低了隧道開鑿的難度,盾構機主要由土壓平衡盾構,水泥加壓盾構、泥水平衡盾構機,盾構機的選擇為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勘察報告、隧道線路、結構設計等8個依據。
京華號隧道盾構機,是專門針對6,000公尺以上的高寒山區的環境而設計的,擁有的激光測量、人工智能、高級電子控制等等新技術,解決了工人在缺氧環境下工作的難題。盾構機在喜馬拉雅山施工,需要克服低溫缺氧環境,從事過施工的人都清楚,環境變化對施工會帶來直接挑戰,更何況還是在世界上條件最嚴酷的喜馬拉雅山上,而且,這座受板塊擠壓而形成的山脈,山體幾乎都由最堅固的岩石構成,普通盾構機在這裏挖掘,刀盤很容易就磨損了,需要頻繁地更換,如果盾構機動力不足,甚至可能直接出現挖不動的情況,所以中國為高原鐵路準備的盾構機,必須具備功率大、刀盤堅固,以及能夠適應低溫環境等。
一旦挖穿喜馬拉雅山,那麼將是中國盾構機絕佳的廣告,如今國產盾構機已經遠銷許多國家,就連歐洲基建強國,也從中國手中購買國產盾構機。拿店說︰「再經過3年,這條鐵路就會建到尼泊爾的首都加德滿都,現在中國遊客每年有將近20萬人遊覽尼泊爾,鐵路修好了之後,來遊覽的人數估計會達到40萬人。從外國進入加德滿都的遊客,也會通過這條鐵路到拉薩旅行,到時候,我的旅行社就有做不完的生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