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文署外判工作人員雨中在添馬公園噴滅蚊噴霧。楊永杰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費小燁)對於香港出現瘧疾輸入個案,且是次感染者全部來自中非幾內亞及在同一公司工作,立法會議員楊永杰認為事情不尋常,促請特區政府盡快向內地借用治療瘧疾的藥物,以免延誤病人治療。他指出,本港目前有小量可傳播瘧疾的蚊媒,加上近日公布6月份全港白紋伊蚊誘蚊器指數屬三級的高水平,而7月和8月是傳統雨季,擔心蚊患問題比預期嚴重,又批評特區政府往往將滅蚊工作外判,外判商處處「慳皮」成效甚差,更易傳播瘧疾、登革熱或寨卡病毒。

楊永杰昨日指出,過往房委會興建公屋時會透過提高綠化覆蓋以增加地積比,惟房屋署日常管理不善,例如啟晴邨及德朗邨屋邨內植物過於密集且草長不剪,花槽又積垃圾。職員明知落雨仍然淋蚊油,雨後卻不做滅蚊工作,衍生嚴重蚊患問題,令居民叫苦連天。

不加強監管外判 難解決蚊患

他又批評康文署的滅蚊工作,「今(昨)天剛好看到兩名職員在添馬公園雨中噴滅蚊霧,外判商一直只按本子辦事, 無視天氣,如果政府不改變思維並加強監管外判,難以解決蚊患問題。」

他促請政府改善綠化帶的管理,包括種植有驅蚊效果的植物,利用大型滅蚊噴霧,成立修剪草叢隊伍巡迴加密修剪,並使用智能系統管理滅蚊工作,用大數據收集每個地點、草叢、天氣、蚊患繁殖情況而評估採取多大程度的滅蚊工作,「最重要是,千萬別在落雨前或落雨時滅蚊。」

房屋署:未接到居民投訴蚊患

房屋署昨日在回覆香港文匯報查詢時表示,該署已持續在所有公共屋邨加強防治蚊患的工作,並積極配合食環署於今年3月開始的全城防蚊及滅蚊行動,在所有公共屋邨加強防蚊及滅蚊措施,包括定期巡視屋邨設施、修剪植物、施放滅蚊劑、每星期在植物茂密地點噴灑霧化滅蚊劑殺滅成蚊,直至雨季結束等,以及在公共屋邨使用一款新型捕蚊器(In2care 蚊子陷阱)。

截至今年6月,該署已在公共屋邨安裝大約850個蚊子陷阱,其他捕蚊器則大約有1,100部。此外,德朗邨及啟晴邨辦事處按規定定期修剪花草,每星期噴一次蚊霧,每月均會修剪花草;大雨後會清積水及落蚊油,並會視情況加添,辦事處未接到有居民投訴有蚊患情況。

康文署:若遇大雨 滅蚊/蠓改期

康文署回覆表示,該署已根據食環署「處理登革熱個案的指引」提醒場地職員在使用冷霧噴霧器施放殺蟲劑時,需注意風速及其他天氣狀況等。如受天氣影響而不宜進行噴霧處理,則可適度更改噴灑時間表。

該署表示,承辦商昨日在中西區海濱長廊──中環段在雨勢減弱及停雨期間,施放有即時觸殺作用的滅蚊噴劑,以加強場地的防控蚊患工作。該署會再次提醒員工有關施放殺蟲劑的安排,在大雨的日子會將相關的滅蚊/蠓工作改期,以提高控蚊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