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聯會促請政府立法加強郵差等戶外工作者職安保障。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香港早前受熱浪吹襲,戶外工作者首當其衝。工聯會根據6月至今的新聞統計,發現期間最少有5宗工作期間懷疑中暑而死亡的個案。其中,郵差的工作除了受酷熱天氣影響,其他如雷暴等惡劣天氣,以及派信遇上野狗、蛇蟲,都為他們帶來威脅,但為符合當日的派遞指標,不少郵差選擇「頂硬上」,經常出現中暑症狀。工聯會昨日表示,政府作為僱主,必須帶頭保障郵差的工作安全,促請香港郵政給予郵務員及派遞員額外休息時間,以及效法康文署給予員工高溫辛勞津貼等。◆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

香港郵務職工會理事長張偉權昨日在記者會上表示,目前香港酷熱天氣下的預防中暑指引非強制規定,對大多數戶外工作者的保障只能說是聊勝於無,而對郵差的協助力量及參考價值近乎為零。

多現頭暈頭痛 嚴重者送院

他解釋,郵差工作並非只是戶外那麼簡單,忍受高溫、負重派件是最基本的。他們每日平均派16公斤郵件,部分派遞大廈是完全封閉,但面對惡劣環境,郵差仍要在當日固定時間內完成派遞指標,「每日11點至4點,郵差必須派晒當日所有派件,如有延遲或未完成則要提供合理解釋,所以工友都馬不停蹄,甚少有時間休息、換衫。」

張偉權指出,現在未能統計或界定有多少郵差中暑,「絕大部分都有出現頭暈、頭痛等相關症狀,輕症則唞一唞繼續工作,無法支持的工友唯有call同事接回郵局,亦有嚴重者需要送院。」

他表示,自從政府關注中暑事件後,郵政相關部門有通知,員工可中途休息15分鐘,但他認為效果顯然不足,「鄉郊段派送的同事每日行8至10轉,如果每轉都需要唞下氣,為達工作指標,就唯有減少午餐時間。」

郵差的派遞指標毫無彈性,專門負責鄉郊地區派送的工友工作環境嚴苛,卻與市中心的郵差受同一指標約束,「部分工友需要長期向同一個鄉郊區域負責派送,由於政府要求停車匙熄,郵差下車後需要關閉空調及車窗,並鎖好車門,因此當派完返回車內,氣溫往往高達50度至60度,而為盡快完成派遞指標,只能火速駕車前往下一站,甚至連打開車窗散熱的時間也沒有。」張偉權說。

香港郵務職工會會務主任池逸昭由1997年開始負責將軍澳區一個鄉郊段派送工作。他表示,自己駕車派信時,落車5分鐘口罩已濕晒,還要背上10公斤以上的郵包行上行落,「雖然部門有提供手推車,但由於鄉郊路面多樓梯及崎嶇不平,因此幫助不大。同時,鄉郊郵差需獨自一人駕車前往偏遠地區,若中暑身體不適,恰逢無手機訊號,恐怕會失救。」

鄉郊一人派信 出事恐失救

香港郵務職工會理事張展鴻指出,郵差工作除面對酷熱天氣外,狂風雷暴等惡劣天氣亦是挑戰,「酷暑時,做兩小時就頭暈、頭痛好常見,上次打風期間,更在鄉郊路面前方目睹閃電劈落嚟;而在圍村等鄉郊派遞時,更要特地避開狗及蛇。」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郭偉强表示,政府應及早立法加強對工友的職安保障,而短期內亦應檢視現有指引,政府作為僱主,可帶頭為郵差提供友善措施,讓其他私人行業效法,「新指引首先要保障政府員工的職安,才有說服力能將立法推向所有戶外工作者。」

他建議特區政府制定法規時可參考《廣東省高溫天氣勞動保護辦法》,根據天氣條件合理編更、規定額外休息時間,以及為戶外工作者,尤其是鄉郊郵差等提供高溫津貼。

針對郵差戶外工作條件,郭偉强認為,香港郵政應善用科技改善工友工作環境,除派發掛腰風扇等小型降溫設備外,可積極考慮改用電動車,在郵差完成派送返回車輛前,可遙距開啟車輛空調,以令車內溫度不致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