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褭蹄金」。
◆劉賀墓出土銅鼎。
◆精美的「韘形玉珮」。
◆「神龜載鶴形座青銅爐」寄予了漢代人們對於長壽福祿的追求。
◆修復後首次展出的青銅當盧。
◆劉賀「駟馬高車」上的「鎏金青銅軸飾」。
◆「青銅鐎」盛酒可有效起到保溫作用。
◆漢代保溫的食器「鎏金提梁帶蓋青銅鋞」。
◆「提梁帶蓋青銅鋞」出土時內盛雞骨和湯羹。
◆「青銅博山爐」通體鏤雕雲氣紋、人物紋和動物紋,使用時仙氣裊裊。
◆「琥珀辟邪形珠」古拙的外貌之下有着狂放的氣勢。
◆參觀展覽者絡繹不絕。

劉賀是漢武帝之孫、昌邑哀王劉髆之子, 2011年開始發掘的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是中國目前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內涵最豐富的典型漢代侯國都城聚落遺址。出土各類珍貴文物1萬餘件(套),種類繁多,堪稱一部反映漢代鼎盛時期璀璨文化的百科全書,將消失2,000餘年的海昏侯國清晰重現。近日,來自江西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的128件(套)海昏侯精品文物,在萬眾矚目中「回」到長安,並與秦始皇帝陵出土文物同館展出。不僅多維度展示了劉賀傳奇的一生,同時更是秦漢文明跨時空、跨地域的一次罕有對話,成為貫通古今的文化紐帶。◆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陽波 西安報道

本次「西漢海昏侯劉賀墓出土文物展」分為「豫章海昏」「王侯威儀」「儒風南阜」三個篇章,128件(套)海昏侯國遺址出土珍貴文物,包含金器、玉器、青銅器等多個品類,從漢豫章郡、海昏侯國、劉賀世家、車轔馬蕭、禮樂宴饗、衣妝盛飾、堆金聚幣和閒情雅趣等單元,多角度展現大漢雄風。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展出文物中除透雕龍鳳虎紋玉珮、蟠虺紋青銅甬鐘、鎏金龍紋青銅甬鐘、鎏金青銅編紐鐘等18件一級文物之外,青銅當盧,鎏金青銅當盧、筒形青銅器、青銅量、青銅博山爐、青銅劍等8件文物,更是剛剛完成修復後首次對外展出。

駟馬高車顯王侯尊貴

史書記載,海昏侯國財富殷實,廣藏海內外珍稀寶物。海昏侯劉賀雖為廢帝,但皇室貴胄,行則豪車、鐘鳴鼎食、衣佩華美,在過着奢華生活的同時,他亦喜文弄劍,追求風雅意趣。從生活到藝術,從物質到精神,海昏侯墓出土文物,處處彰顯着大漢的風尚氣度,盡展一國王侯威儀。

此次展出的一組「青銅當盧」和「鎏金青銅軸飾」,便讓觀眾深刻感受到劉賀出行時的盛大場面。當盧是馬面額前裝飾物,軸飾則是位於車轂與車廂之間軸上的裝飾品。這組青銅當盧最薄僅為0.2厘米,紋飾精美、構圖獨特、工藝精湛,特別是其上圖案描繪的鳳鳥、騰龍、躍虎、游魚等,像是墓主人想要傳遞着某些動態的信息,讓人浮想聯翩。「鎏金青銅軸飾」通體鎏金,金光閃閃,正面為浮雕狀獸面,既美觀實用,可有效保護車軸免遭泥水侵蝕,同時錯金銀、鎏金、鑲瑪瑙或綠松石等裝飾工藝,精巧華美,亦彰顯了車主人王侯的尊貴身份。

據悉,劉賀墓西面車馬坑,是一座真車馬陪葬坑,為我國長江以南地區首次發現。陪葬5輛獨輈安車、20匹馬,為漢代王侯出行等級最高的「駟馬高車」。

鈁壺斟酒重禮儀

宴會自然少不了美酒和美食。「漢朝時人們鈁壺斟酒,特別注重宴飲禮儀,所以無論是盛酒器還是斟酒器、飲酒器,不僅注重實用,亦要講究美觀莊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現場展出的「鋪首啣環耳帶蓋青銅樽」「鋪首啣環耳青銅壺」「獸面鋪首環耳青銅鈁」「青銅鐎」都是漢代宴會必備酒器。其中,盛酒器「鋪首啣環耳帶蓋青銅樽」通高27厘米,成圓柱形,製作特別精美。工作人員表示,高樽是漢代盛放溫酒的酒器,常附承盤。「溫」通「醞」,醞酒是一種反覆醞釀的酒,酒色清醇,為上等酒,故盛放醞酒的樽製作精美上乘。

而另一件溫酒器「青銅鐎」,通長23.8厘米。最為奇特的是,這件酒器三足有柄,可以用以煮物,長長的手柄,既方便使用者倒酒,同時也會避免被燙傷。而鳥喙狀壺嘴可活動,倒酒時鳥喙張開,放平時鳥喙則會即時蓋上,很好地起到了保溫的作用。

保溫食器青銅鋞

「說到保溫功能,此次展出的食器『鎏金提梁帶蓋青銅鋞』和『提梁帶蓋青銅鋞』,都和溫酒器有異曲同工之妙。」據工作人員介紹,鋞是漢代保溫的食器。《說文》記載:「鋞,溫器也,圜而直上。」劉賀墓的銅鋞,出土時內盛雞骨和湯羹,銅鋞體量小且帶提梁,便於提拿移動,小口徑和深筒,則利於保溫。

劉賀墓出土的烹煮食物的炊具文物有釜、甑、鼎、爐等,可精製加工各類食物。其中「青銅釜」類似於現代的鐵鍋,敞口深底。據悉,釜是漢代常見炊煮器,圜底無足,須置於灶或烓上使用,部分釜上置帶箅孔的甑,用於蒸食。項羽「破釜沉舟」,可佐證釜在秦漢已普遍使用。

追求風雅亦重養生

雖然海昏侯劉賀墓紡織物已盡數毀壞,但數枚記載衣物的木牘,可知墓主衣着華美。而墓中數量較多的梳妝用品,則反映了一代王侯十分注重儀容修飾。劉賀所用各式漆奩、佩玉、劍具,雅致奢華,盡顯漢代男性貴族的儀表風尚。而兩周古器、文房用具、簡牘文獻、棋盤棋譜、養生器具等,則反映出劉賀不但愛好奇珍異寶,喜歡舞文弄墨,而且注重養生之道,興趣涉獵頗廣,展現出大漢王侯追求風雅意趣的閒情雅趣。

漢代貴族出行時大多會錦衣玉帶,展覽展出的一件「琥珀辟邪形珠」,形似辟邪,體型小巧,體態飽滿。這件衣服上的配飾,工藝簡潔,頗有「漢八刀」之風,寥寥幾筆就將辟邪的造型刻畫出來,「古拙」的外貌之下有着狂放的氣勢,是典型的漢代藝術。

「青銅博山爐」造型取自於傳說中的海上仙山——博山,通體鏤雕雲氣紋、人物紋和動物紋。使用時,縷縷清香散發,既可熏香衣物,又能祛除穢氣,殺菌消毒,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神龜載鶴形座青銅爐」底座為一昂首趴伏狀龜,上承一銜珠曲身展翅鶴。龜與鶴在我國古代皆寓意長壽,仙鶴踏龜的造型寄予了人們對於長壽福祿的追求。

據悉,本次展覽為期4個月。此前「大秦雄風——秦始皇兵馬俑展」已在江西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展出3個月,此次海昏侯文物到訪兵馬俑,既是兩館合作交流外展的延續,同時對於攜手弘揚秦漢文化亦是一次全新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