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南別業①》   王維②

中歲頗好道③,晚家南山陲④。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⑤。偶然值林叟⑥,談笑無還期。

註釋

① 終南:終南山,位於陝西省,唐朝國都長安以南。別業:別墅。

② 王維:字摩詰,唐朝詩人,以山水田園詩馳名,擅長融佛理禪趣於詩中。

③ 好道:指信奉佛教。

④ 陲:山麓。

⑤ 看:因平仄的要求,粵音讀作「刊」。

⑥ 叟:老人。

語譯

我中年開始十分喜好佛教,晚年居於終南山山麓。興致來時我常常獨自遊覽,箇中的樂趣只有我一人能領略。

信步到達水源的盡頭,坐下來看着天上雲兒生起。偶然遇到山林中的老者,我們談天說笑竟至樂而忘返。

賞析

本詩開首雖然只是平平敘起,卻有為全詩定調的功用。首句「中歲頗好道」指出本詩的思想取向,而「晚家南山陲」道出所寫的對象。「中歲頗好道」是因,「晚家南山陲」是果,說出作者因崇尚佛教而居於終南山。這也引起讀者的疑問及好奇心,追看下文,得到以上問題的解答。

頷聯表面淺白,實質含蓄。「興來每獨往」,若來的是遊山玩水的興致,則「勝事」為觀賞美景;若是吟詩作賦的興致,則「勝事」為詠誦佳句;若是參禪修道的興致,則「勝事」為玄覺妙悟。可到底是哪一種呢?不可說。因為作者寫道「勝事空自知」。

頸聯進一步發揮詩意。作者在這一聯逐一告訴讀者「勝事」是什麼。首先是遊山玩水的興致。「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既是欣賞到的美景,也是由景而生的詩興。

而細品這一句,又有因果妙理在其中。「行到水窮處」說明追本溯源,「坐看雲起時」,道出緣起緣滅,自有際會。作者寫到這一句的時候,美景、佳句、妙悟,三合為一,一而為三,臻至契合無間的化境了。

尾聯宕開一筆,引出了林中老叟,饒有情味。前文所寫雖妙,但都是「每獨往」、「空自知」,只是「自覺」,未能「覺他」。大乘佛法的理想不是獨自了悟,而是普度眾生。

有道是「未成佛道,先結人緣」,和老人談笑,樂而忘返,能體現其慈悲心和入世關懷。

施仲謀(香港教育大學中國語言學系教授)、李敬邦(香港教育大學中國語言學系項目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