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進步下自動駕駛乃大勢所趨,運輸及物流局本月初向立法會提交修例建議,容許業界測試有關技術。香港的汽車會組織均認為,即使未來修訂法例容許使用全自動駕駛的電動車,將會是十分長遠的事,仍有待無人駕駛技術進一步成熟,以及特區政府相關配套才能成事,估計就算是放寬,初期也是新界等較偏遠地區先引入,作「點對點」運輸,而香港的巿區未必適合使用無人駕駛。
港高樓林立影響車輛定位
香港特區政府2019年底成立香港自動駕駛車輛科技應用技術諮詢委員會,探討合適監管框架規管自動車。運輸署2017年起為自動駕駛車輛測試發出「車輛行駛許可證 」,至今年6月底已向12輛自動駕駛車輛發出行駛許可證,於大學校園、空運貨站、文化區、 科技園區及工業邨等8個地點測試。
香港汽車高級駕駛協會主席江日雄昨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出,全自動駕駛技術在長途車程是適合使用,「在外國長途駕車易瞌眼瞓發生車禍,全自動駕駛普及使用,高速公路意外可減少九成。」不過,香港巿區交通繁忙,又有高樓,或影響車輛定位,目前未適合全自動駕駛。
「自動駕駛系統仍未完全成熟,若日後完善,加上GPS(全球定位系統)更精準和配合5G網絡,才有望在巿區使用此技術。」他認為,新界路況較簡單地區的點對點交通,以及3號幹線等高速公路,未來會較快可應用此技術。
使用自動駕駛仍有漫長路
香港汽車會會長李耀培向香港文匯報指出,駕駛者會有疲勞、情緒及技術差異問題,全自動駕駛系統更可靠,但在本港使用仍有十分漫長的路要行,「電動車與燃油車在同一道路上行車,安全沒有保障,要愈來愈多電動車才能使用全自動駕駛系統。」
他解釋,當路上全是有自動駕駛系統的電動車時,車輛可彼此互聯,保持安全距離,但同時,政府要有智能交通系統配套,如交通燈與電動車互聯,惟政府要到2035年才停止為燃油車登記,「如果燃油車同電動車在同一路段行駛,燃油車突然減速或過線,自動駕駛的電動車同燃油車沒有互聯,將無法避免碰撞。」
◆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