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永賢期望引入MiC技術加快建屋速度。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竹篙灣臨時檢疫中心應用了MiC技術快速建成。資料圖片

蓋房提速提量 兩萬公屋應用MiC方法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早前表明房屋問題困擾香港多年,因此甫上任便成立兩個工作組,冀加快處理房屋供應等相關問題。香港特區政府房屋局局長何永賢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明白港人對房屋問題的關注,以及對建屋提速與提量十分心急,因此未來工作一個重點就是引入「組裝合成建築法」(MiC)等科技並廣泛應用在建屋工序上,「若將部分工序改為於廠房內進行,不但能加快建築進度,亦可令建屋過程更安全與環保。」她表示,房屋署將於一些公營房屋項目使用MiC,涵蓋約兩萬個單位。 ◆香港文匯報記者 聶曉輝

何永賢表示,香港的房屋問題積累很久,解決房屋問題事關基層市民福祉,是特區政府施政十分重要的一項工作。國家主席習近平七一重要講話強調「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指出「當前,香港最大的民心,就是盼望生活變得更好,盼望房子住得更寬敞一些」。何永賢表示會盡量花時間傾聽市民意見,及與其他政策局加強溝通,以盡量做到將土地房屋提速、提效與提量。

她表示十分喜歡落地盤了解情況,「上任局長前我已計劃頻頻落地盤,因為這既能接觸與鼓勵同事,亦可實地了解實際情況與困難,再研究有否空間及方法可令工作速度快一點。」

新技術速建檢疫設施 更安全環保

至於如何將建屋過程加快,她認為必須透過加快引入新技術,或在傳統建築上加強研究與發展,「國內外不斷有新技術,可能本身只在工廠上出現,但是否可應用於建築上?」她指竹篙灣檢疫中心及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便是用上三維繪圖技術等才能於短期內建成。

她說,航拍技術在建築上亦十分重要,「例如去竹篙灣地盤視察,如果仍是靠人手拍照,要靠車子駛去不同地方不斷去睇,且可能只見到一堆泥;但如透過遙控航拍,反而可以睇得更多,例如一些地方可加設圍欄以防工人跌倒等,既能幫助管理質素亦可提高效率。」她認為,傳統建築方法會令地盤出現「得一個天秤吊物料上落,招呼到水喉師傅又招呼唔到冷氣師傅」的情況,部分工序改於廠房進行便可加快速度與解決人手短缺問題。

她認為,MiC技術除了能加快建築進度外,亦更安全與環保,「試想想若現場工序減少,雜物及垃圾等危險性物品亦相對減少。」她舉例指,要在假天花上工作,要先搭建一個約一米的高台,即使不是太高,如因現場太多雜物也增加危險,「如部分工序是在廠內做,便可減少高空(工作)及受傷的機會。」

簡程序追求耐用 兩條腿走路

何永賢早前曾去過一個使用機械化裝備的地盤視察,該處有感應系統控制射水以取代傳統由工人利用吊船操作,不論效果、安全性及可靠性都有很大發揮空間,「很開心有本地承建商開始與科學園的初創公司合作,期望可在建樓及驗樓技術上有所提升,同時亦可給予年輕人更多機會,這值得大力鼓勵。」

她表示,會與建造業議會等研究如何利用科技協助業界大幅提升建屋量,「我上任房屋局局長以來已與房屋署同事緊密開會,研究有否空間壓縮建屋程序,以及部分事務由其他工務部門幫手。」

建築署曾有透過MiC技術興建臨時檢疫中心、臨時醫院及將軍澳百勝角消防處紀律部隊宿舍等的經驗,何永賢指該技術的應用是從2017年於啟德興建一個小亭輻射出來,「可說是一理通、百理明。」

不過,她亦指過渡性房屋等透過鐵架興建的MiC技術與透過石屎興建的MiC技術有極大分別,而房屋項目一般人都是接受用石屎,「用鐵架與我們日常的生活習慣不同,當然亦有管理上及長遠使用上的考慮。長期住數十年的話,始終都是石屎更耐用。」石屎等建材如何運作MiC技術,尚要時間摸索,「技術上與合約上安排仍要時間去消化,房屋署已找了一些公營房屋項目去嘗試,別小覷這一步,只要朝這目標堅持下去,已經是最好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