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廣濟)第二階段電子消費券即將於下月7日發放,近日陸續有市民收到特區政府短訊通知他們不合資格領取今期的消費券。被DQ(取消資格)的市民除了大部分是曾以「永久離港」為由提早領取強積金的回流人士以外,香港文匯報發現,有部分市民是因為早年被遣散或失業,之後「炒散」再無供款強積金而被DQ。雖然特區政府已提供了上訴機制,市民可經傳真、電郵、郵寄或親身到秘書處補交證明就能回復申領資格,但不少受影響市民反映,有關的傳真、電郵連日來「大塞車」,政府郵箱更已塞爆,無計可施下唯有親身到秘書處辦理手續,令昨日秘書處幾乎迫爆。

電子消費券的派發本是惠民及促進經濟的好政策,但近日不少市民因各種原因被「DQ」,必須補交證明才能恢復領取資格。香港文匯報記者昨日到位於旺角始創中心的其中一個消費券計劃秘書處(或臨時服務中心),樓下升降機大堂已見大批被DQ市民「打蛇餅」,要等兩三轉升降機才能登上秘書處所在的18樓。
上樓後整個流程便暢順得多,有多名秘書處職員維持秩序、解答疑問及處理申訴。同一時間,有近30名市民與職員一對一交表及核查資料,不消10分鐘就完成手續。

憂電郵辦理申訴手續有閃失
然而,除了親身上秘書處,市民也可選擇經傳真、電郵及郵寄等渠道補交資料上訴,何以仍有大批市民到秘書處交表?有市民及協助他們的地區組織解釋,原因是政府相關電郵郵箱和傳真已經被塞「爆機」,「傳極都傳唔到,郵寄大家又唔放心,怕寄失,唯有自己到辦事處交表。」
昨日親身到場交齊申訴文件的蔡先生直言,擔心經電郵辦理申訴手續或有閃失,最終還是選擇親自辦理。前日,他特地請假到秘書處領取表格兼查詢詳情,「問清楚要交哪些文件,在屋企填好表,準備定所有資料,今日(昨日)再一次過上來搞掂,費事到時又叫我補資料!」完成手續後,蔡先生仍不放心,「交表過程還算順利,但仍要多等6個禮拜先有(上訴)結果。」
蔡小姐日前收到短訊後,已即時致電熱線查詢,「點知打極都打唔通,唔知怎辦好!」無奈之下,她昨日帶齊所有資料直奔秘書處,「工作證明、水電、保險……總之唔理咁多,攞晒資料上來,好彩我平時妥善存放所有文件,如果唔係,14天(上訴)期限未必搞得掂!」
「炒散」戶口不活躍成「不合資格」者
被DQ的市民並不全是回流人士,有斷供強積金人士也「中招」:劉小姐約兩年前所效力的公司因為疫情原故倒閉而被遣散,自此靠「炒散」維生,再也毋須供款強積金,令其強積金供款戶口處於不活躍狀態,在今輪消費券計劃被政府界定為「不合資格」人士。她對此大表無奈,「這兩年無離開香港,也沒有提早領取強積金供款,唔明被DQ的原因。」
另一位昨日到秘書處申訴的董女士也有相似情況。她早年年屆退休年齡,於是提取了強積金結餘,「並非移民,怎料被一刀切DQ,為上訴於是又要我哋這班老人家行多一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