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睹《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頒行 親歷商務支援港企在灣區發展 香港貿發局華南首席代表受訪感慨萬千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黃寶儀、帥誠 廣州報道)成立30年來,香港貿發局駐廣州辦事處一直致力於為港人港企到內地發展提供支持,親歷了粵港合作「投資設廠—業務合作—融合發展」的全過程,見證了全球產業鏈由「鏈條」向「生態圈」的構建與發展。「香港企業在此過程中獲得越來越廣闊的發展空間」,香港貿易發展局華南首席代表吳文慧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未來貿發局仍將不斷創新服務模式,通過「GoGBA一站式平台」、「港商服務站」等措施,支持港人港企到內地發展。
回顧25年的粵港經貿合作,早期香港企業在內地投資主要集中在利潤相對較低的製造業;2000年之後,香港企業開始將銷售渠道、營銷中心甚至專業服務等方面的合作放在廣東;直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等鼓勵區域協同發展的國家規劃相繼實施後,借政策優勢先行先試,在大灣區內就可以實現全產業鏈的資源高效配置——香港有資金、渠道、科研優勢,內地城市有人才、市場和供應鏈優勢,11個城市各展所長,可以幫助全球研發企業進行成果轉化,縮短創新周期,帶動周邊服務業發展,服務全國甚至是全球市場。
「港商服務站」已服務逾兩千港商
吳文慧來到廣州擔任香港貿發局華南首席代表,恰好是國家提出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構想之時。「這6年,我目睹了從《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頒布實施,到《前海方案》、《橫琴方案》,直至近日的《南沙方案》等發展方案出台,可以成為大灣區建設推進的見證者,是非常幸運的事情。」
更讓吳文慧激動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大灣區為香港企業發展帶來更多商機,讓她和同事們有了更多的「用武之地」。「一直以來,貿發局都會在不同階段,推出相應舉措,支持港人港企到內地發展。」吳文慧解釋說,隨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推進,貿發局在去年6月推出「GoGBA一站式平台」,並在廣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橫琴、東莞及中山設立「港商服務站」,為港企在當地發展提供商務支援,從而形成諮詢服務及培訓、線上線下活動及平台、「灣區經貿通」數碼平台三位一體的菜單式、多元化支援服務,為香港中小企業乃至海外企業在大灣區發展「保駕護航」。吳文慧透露,「港商服務站」至今已為逾2,000名港商提供服務。
內地配套完善 港人備感便利
吳文慧至今仍記得去年6月「GoGBA一站式平台」啟動儀式成功舉行時的感動,「儘管受到疫情影響,但在特區政府和廣東省政府的支持下,一個連接粵港澳大灣區的經貿服務平台得以建立,港商乃至外商了解大灣區的渠道更加豐富,可謂意義非凡。」
吳文慧不僅是大灣區建設推進的見證者,也是灣區建設的受惠者。「一小時生活圈」成型,港人在大灣區城市之間往來越來越方便,加上內地九市政府在稅務、醫療、住宿等各個方面為港人提供越來越完善的配套措施支持,港人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生活也變得更加便利。「特別是疫情之下,無論是進行核酸檢測的信息同步更新,還是疫苗接種,內地政府都對港人做了妥善安排。」這讓吳文慧在廣州生活很有安全感。
結合自身經歷吳文慧說,國家的發展及大灣區的建設,為香港企業帶來更廣闊的市場和發展空間,也為香港青年帶來了「新發展、新出路」。未來,貿發局還將繼續為港青北上發展提供包括創業培訓、拓展市場、產品展示等多方面的支持。其中,包括2018年起每年舉辦的「創業快線」,透過舉辦一系列的培訓工作坊、導師經驗分享及市場推廣活動,幫助本地初創企業拓市場、建人脈、增曝光、覓夥伴;在不同展覽會及會議上設立「初創專區」,讓初創企業向全球買家展示創新意念與產品等。吳文慧鼓勵香港青年到大灣區創業發展,積極投身到國家發展大局中。
貿發局支持港中小企內地發展措施
一、「內地發展支援計劃」:通過貿發局內地13個辦事處網絡,聯合包括商會、專業人士協會及青年創業協會等港人在內地的商貿組織,舉辦培訓、交流、商務考察及宣傳推廣活動;
二、「GoGBA一站式平台」:提供包括諮詢服務及培訓、線上線下活動及平台、「灣區經貿通」數碼平台的支援服務;
三、「T-Box升級轉型計劃」:提供數碼化轉型及進入大灣區和內地市場的知識和諮詢服務。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寶儀
評論